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Playback Designs解決jitter的方法

http://www.playbackdesigns.com/computer.html
這篇的觀點很有意思,
直陳音響界搞數位音樂的方法根本就是用來搞類比振幅的手法,並未真正直指問題的核心,
時間軸!

那,怎麼做?

The Playback Designs system quantizes the clock jitter into a digital signal, where it then can be subtracted from the original sample rate while the latter is converted to analog at the same time.


很妙的手法,不過,寫的很簡略,實際上或許這麼做的...


以極高的取樣頻率對輸入之數位訊號取樣,
藉此可得輸入訊號之平均(也就是扣除jitter的)取樣頻率,並且可忽略輸入訊號之jitter。
這就沒有使用buffer+獨立clock會有buffer overflow/underflow的問題!

這取樣頻率該多高?
假若輸入訊號有v ppm的變動率,欲觀察出此變動率,則對其取樣之時間間隔必須小於此變動造成之時間差,
此時間差之倒數即為必須之取樣頻率,依照Nyquiest rate,還必須乘2。
舉例,44.1KHz,100ppm,則必須為882MHz!
這數字實在太高了...

音響論壇262期上,蔡克信提到Playback是先將輸入訊號24bits/192KHz,再轉成二倍DSD,
整體而言,以CD訊號來說,就是128倍超取樣。
128倍,只有78125ppm的分辨力,實在太差了...

另一個手法,就如同Playback說明的字面上,
輸入訊號照其timing走,但以DSP去除其clock jitter成分,
這麼做也只能針對週期jitter,無法去除偶發jit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