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錄音/錄影對表演手法的影響

續讀"如何從唱片聽門道",

過去的音樂家習慣以誇張的姿態以音樂"說故事"。相較之下,二十世紀晚期以後的音樂家更傾向於相信音樂本身就會說故事。

讀宮崎駿的"折返點"

所謂的"電影的體驗",是在觀賞的瞬間產生,儘管把故事的內容全部忘光光,卻有某中印象殘留在心底;即使不大明白箇中意涵,卻會一直思索著:"那究竟是什麼?"...現在由於觀眾可用DVD反覆觀看,因此變得無法擁有電影的體驗。

"如何從唱片聽門道"提到,在錄音/音樂再生出現以前,人們聽音樂只有現場,而今,絕大多數人聽音樂都是再生音樂。

另一方面也提到,西方古典樂的演奏方式,如今幾乎全球相同,主因是錄音普及,全球的樂手自然會學習該領域的頂尖高手的演奏方式。
那麼,上面一段提到的表現方式的差異,該是因為人們已經聽習慣了深沈的表現方式,或者說,能夠由那表現方式擷取出音樂的內涵,因此樂手不再需要採取誇張手法吧...
或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曲目是老曲目,而非新作,聽者大多熟悉,演出者也不需要誇張強調,而能專注在內涵。

前些年,去了幾趟流行樂的現場演出,那種大陣仗的,覺得有點無聊...
與唱片都相同...我在家聽更清楚,不用隔著幾十公尺的遠距離。
反倒是pub裡的演出我很喜歡,
想想,若是你每週末在pub演出,總有些曲目常有人點,
每次演出那曲,你該會想變些招數來吧?要不然自己都覺得很無聊...

錄音/錄影對表演手法的影響,真不是一句能說清楚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