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吾等樂迷之十二-- b508591sam

能得到MyAV最認真的DIY達人Brachy劉教授與超級換機狂人shimmer的公開讚揚,你想,Sam家音響表現如何?

Brachy說(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6cafb0c623d86fc7278fc45a178eac6a&threadid=270668&perpage=12&pagenumber=66 )
晚上去b508591sam聽到參考級的聲音!!
弟還要繼續努力.................
...... 
現在已經比之前強太多了! 
只要軟體夠好, 真有誤以為在現場般活生!! 
shimmer說(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3ed9cb73baedd72c2c1962f394056979&threadid=20452027 )
真的不想玩了,想全力組一套可以聽很多年的 (這好像每年都在講) 
想問問看大家,你聽過最好的買得到新品的組合 
是怎樣的呢? 
小弟最近聽了一套覺得很震撼的 (音樂性音響性皆超凡) 
無奈價錢遠超過我可以負擔

而且,這還是一套LP為主的系統!

注意,事情總不是一蹴可幾,Brachy提到現在強很多,這當然表示以前沒那麼好,
shimmer問我Sam家改進了啥才能達到這程度,以我所知,
轉盤、前級、後級應該沒動過,

LP轉盤:Transrotor 盤,三隻唱臂、三組唱頭,自製磁浮墊
前級擴大機:EMT JPA-66 
後級擴大機:Symphonic line Kraft 300

2010/12/30日我初次去,當時用的是DIY喇叭,解析力已經相當驚人,但低頻有問題(請看這篇起的幾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1/b508591sam-impulse-response.html ),這時用單隻超低音。
2011/4/16日我再去,這時器材擺放位置沒大變動,改變的是喇叭與聆聽位置之間的物品,大多移到後面去(請看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5/b508591sam.html ),少掉前面的桌子等物體,間接音壓低不少,乾淨的多。
那天也實驗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的效應。
2011/5/4天花板上貼上十二片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Sam說
音場清楚 聽現場錄音爵士,棒極ㄌ!
2011/8/3加上第二隻超低音,也購入XTZ輔助,
加上雙超低音,更寬鬆,音場更具體,層次感更顯明 
而且音場更是深遠,舞台邊緣終於可見。
要注意,這雙低音二隻相對在房間中段二側貼牆,輸入相同訊號,
二者互相補償空間效應。
當時Sam還發表調整的步驟。
雙超低音調整筆記2011/07/30 
工具  
1.        音壓計 
 2.        Nordost  測試用cd (可以發出各式各樣的測試訊號)  
3.        XTZ-Room Analyzer 
調整過程  
1.        先以pink nose(Nordost cd)讓主喇叭發音,調到平時聽樂的音量,量測得約75~80 db間。 
2.        以XTZ-Room Analyzer發聲測試、分析,找出主喇叭低頻點,左喇叭、右喇叭、雙喇叭皆各量測一次後,選擇50hz。  
3.        50hz加上20hz先以70hz暫為主喇叭低音與超低音的分頻點。 
4.        關主喇叭音量。  
4.        以Nordost cd 發出55hz的音,看音壓計,調整出左超低音(右超低音關)的音量到63db(75-9-3)。註:不想太大聲選75db;低音不減音壓太大,選擇減9db(請斟酌調整);單邊發聲再減3db,兩者皆發聲後會加回3db。 
5.        記憶音量撥鈕檔位,關左超低音,重覆上述動作,調整右超低音量至63db。  
6.        調整相位,以Nordost cd 發出90hz的音,讓兩超低音同時發音,固定一邊,調整另一邊即可,此點變化甚微,音壓計僅小數點位數上下些微跳動而已,耐心調整,或以後再說。  
7.        全頻調整,以XTZ-Room Analyzer發聲測試,從70hz分頻處開始逐漸調降分頻設定值,65、60、55、50、45‧‧‧分析、比較、選擇量測數據,最後選定55hz。 實際聽樂檢驗,滿意!再調?
來看看Sam以XTZ測得的結果,低頻段振幅頻率響應
很平均的上下震盪在+-7dB之內,且一直延伸到20Hz。
全頻段,
低頻略高,高頻緩降,一如B&K與DRC的建議設定。
接著是大動作,喇叭改Revel Ultimate Salon 一代 ,原本的還擺在原來位置,這對喇叭的體積不算很大,但單體數量驚人,七隻。
而且也非常重!上百公斤。
Sam買到的是木製翅膀版本,自己改成全鋁車出來的,又加上幾十公斤...
這真的要有機緣才做得到,他的工作與鋁加工業非常熟,同事一句話,就幫他搞定了!

2011/12/30我邀廖老哥一起去,老哥當時一直說回家睡不著了(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1/b508591sam.html ),可見得有多好~
這次我建議超低音分頻由55降至50Hz,以壓低稍微多了點的峰值。

2012/1/15又加上器材背牆的擴散板
2012/2/4之前又將喇叭背牆的擴散板換成木製更大片
現在音場、舞台深度反映擬真、音像也穩定很多
整體擬真度到底幾近85%?90%?95%?‧‧‧
並問我
還沒看到傳聞中的嘴型、喉部‧‧‧請問:你認為有嗎?這樣的走向對嗎?
我的回答是
當然有,空間效應必須壓低
擴散板擺在兩側與地面,效果應該更強,
2011/2/12日又加上喇叭兩側的擴散板,原吸音板移到喇叭後,大致底定到目前的狀況。

2012/2/18日我再去,這次邀了River、廖老哥、葉sir去,
這次又加上我帶去的小隔離變壓器,當時的報告請看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3/b508591sam.html ),音像、音場更是穩定,高頻也更收斂。
過二天,轉盤也插上隔離變壓器,並換上7N喇叭線。

2012/3/11日我邀shimmer與Brachy去,這次再建議高音音量壓低0.5dB為不增加。shimmer與Brachy發表上面提到的那二篇,譽為"參考級"、"真有誤以為在現場般活生"、"很震撼的 (音樂性音響性皆超凡)"。

那天唱Stimela的表現,我給滿分!

接著進行的是二隻擴大機的電源改220V,並且加上隔離變壓器。
整個過程分析之,首先是器材的本質非常好,但喇叭還有不足;
換喇叭後,加上雙超低音以及測量設備的輔助,調整出相當均衡的低頻;
再來主要的問題就變成中頻,這藉由一堆的擴散板搞定;
剩下的問題便是電源,以隔離變壓器應付;
最後是一點微調,以及正在進行中的電源再精進。

整體而言,該注意一點,喇叭之外的器材全都沒變,花最多功夫的其實是空間處理
加超低音也該算是空間處理的一部分。
最後再補強往往最被忽略的電源,而換線其實只是一點偏好與細部微調而已。
電源這點,Sam這頂樓加蓋的音響室吃個獨立電錶,電纜線也是很瘋狂的粗大,地線也自己打了根2m長的銅棒,因此Sam對電源頗有自信;
但一個小隔離變壓器上場,就拿不下來了...
電源專線有其價值,該算是電源處理的基礎,但還是不夠,細節請看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2.html )。

那,到底聲音如何?
以我的觀點,上回我去Sam家的聲音,音場明確呈現方形,音像穩定立體,而且前後分布均勻;
動態大,平均聆聽音量不小,但毫無壓迫感,也不覺得大聲,如現場般輕鬆;
樂器質感明確,各種樂器的特質非常明顯。
若以我的偏好來說,我會建議中頻的殘響還得稍微壓低些,唱複雜的樂段,尤其是一堆人聲會比較清晰(最近覺得合唱實在很難唱的好...)
後級加上隔離變壓器後,低頻應該會更活,這點或許也與四隻喇叭之間的銜接有些關係,得看瀑布圖才知道。
採外,三個聆聽座位聽感不同,左邊最好,我猜是因為後面是個二坪大的空間,沒啥間接音。

回頭來看Sam家的器材,首要重點當然是那LP唱盤,
Sam特別強調下面那磁浮墊, 這東西可遇不可求,朋友製作的,有錢也買不到啊...
看看那麼一大組的粗壯鋁塊構成的唱盤加上那一張石板,這總該有百公斤吧?
這磁浮墊卻仍能浮起4~5公分,可見其磁力之強!
內面隱約可見九個圓形磁鐵,
那幾根鐵桿則是線性軸承,一方面限制住上面側移,也吸收震動。
Sam總是要訪客分別摸摸二塊磁浮墊,音樂唱時,下半可感受到微微的震動,上半卻毫無感覺!
難怪聲音可以那麼漂亮啊~
用上磁浮墊之前,在這裡走路都會導致唱臂震動傳到喇叭去哪~
這唱盤有三隻唱臂,搭配不同的唱頭,MC或MM,
唱不同音樂類型時,用不同的組合,
至於怎麼搭,那請Sam發表吧,這個我外行,聽了幾次還是沒搞懂...

再來個秘技,
看見唱頭上面那二段紅色的東西沒?
那是橡皮筋,用來微調針壓用的,旁邊還準備了一堆,
怎麼做?
還是請Sam解釋吧...

再來看擴大機,EMT與Symphonic Line對我這從不碰LP的人來說,毫無概念,
單聽聲音,毫無疑問,這二隻絕對是非常好的器材,
理想前級的透明、高解析,理想後級的沉穩、扎實、動態具足。
注意看,有些抽出來擺的比較凸出的,
那是下次要聽的,LP嘛,輪流唱,才不會耗損的太嚴重...

再來談談上回River去時出的考題, River也是LP大行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3/river.html ),曾開過二手唱片行,
那天他一招一招出,請Sam唱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不同唱片公司的錄音,
我依稀記得包括DG、Philips、鋼琴、弦樂四重奏、交響樂、歌劇(之前聽過人聲、Jazz、小提琴、鼓)
這考題到底是啥意義嘛,應該請River解釋...
Sam也真厲害,竟然一關關過,最後那歌劇有多難,大家應該都有概念...

那張四重奏音色絕美啊~
另外Sam推薦這張
至於最後做的電源改善,則是二隻擴大機都改吃220V,每條電源線前面都加上一隻獨立的隔離變壓器,因為那後級有二條電源線,因此總計用1.2KVA x2 + 250VA x2;
前端的電源線用上粗大的8mm平方電纜,真是瘋狂...
 
插座盒也是自製鋁合金,還鏡面處理到光可鑑人啊~
組裝完成
加上隔離變壓器後的聲音呢?
第一曲大提琴一出聲,哇!靠!
我真的要說,栩栩如生,如同一把大提琴在眼前唱!那形體感我未曾在其他系統上聽過那般真實,更狠點說,其他系統的大提琴都無法讓我聯想到那是大提琴,而是理性思考推論那是大提琴(雖然聽來實在不太像...)

這時做了個實驗,大企鵝喇叭背面有個高音,4KHz以上,可以調整音量為0dB, -3dB, off,
切換過三者,我偏好off,音場細節更真實明確。
間接音有礙傳真,又一例。

接著唱幾曲Jazz,真是歷歷在目,幾可亂真啊...比去Blue Note還真實(我真的去過New York的Blue Note喔...)
再唱伶歌江河水,哎啊...讚嘆...
其實,我都在享受音樂,一直不停的跟著音樂律動搖頭晃腦,動手動腳...

這系統最大的優點在活生,極度的活生!
那天帶了Audiolab M-DAC去,用LP唱完江河水後,切到M-DAC用Mac唱江河水,
還是很活,但動態起伏範圍就小了些,或許這就是24bits vs 16bits差異吧...
再換個方式,改用CD player送同軸S/PDIF給M-DAC,
那活生感就沒了...S/PDIF就是會讓音樂變糊...
說穿了,活生感,就是細節傳真的結果。

又,在這麼高解析的系統下,又是與LP對比,M-DAC竟然聽不出明顯的毛感!真是不錯...
當然,M-DAC也是插在隔離變壓器後。

隔離變壓器會影響動態?
活生不就表示動態很大?可別搞錯動態與音量喔...甚至別把弄混濁的低音轟轟然當做動態大喔...

後續相關討論在此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63a86913ff4449fc7fa1976db4f7fd24&threadid=204522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