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擴散?還是吸收?一次反射點處理

音樂再生這件事,對於間接音,最基本的概念該是任何間接音都有害,因此最好能全吸收掉;
但吸收這件事與頻率大有關係,吸音材的吸收係數vs頻率並非線性,通常越低頻效果越差;
低頻難吸收,不得已,只好搞擴散,也就是讓間接音別大半都打到聆聽位置上,而是亂跑一通,這就可以藉由其在空間中多次反射而衰減;
這當然是不得已的手法,等同於造成空間的背景噪音增加,但總比大量的一次間接音好。

既然稱為擴散,那當然是有一束密集的音波才能將之擴散,那當然只有一次反射點能用;
再來的問題是,到底一次反射點該用吸收還是擴散?
這回到前面提的,如果吸收可行,那吸收最好,若不行(吸音材的吸收率不夠),那才用擴散。

而這吸收率就得看頻率,間接音造成的梳形濾波效應與其vs直接音的行程差有關,
以b508591sam家為例,來跑個simulation,喇叭離側牆30cm,聆聽位置離二喇叭之間連線3.15m,聆聽位置離側牆2m,看看側牆的梳形濾波效應,紅色
其作用最低的峰值在285Hz,相當的低,這麼低的頻率要靠吸收那就難了...
要靠擴散呢?
那需要30cm深的擴散板,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蔡琴唱過這句...)

倘若整個平移1m,也就是換到大空間,例如台中廖老哥家,那就成了綠色線,頻率更低,更難了...
若是如葉sir家幾乎貼牆呢?
看看綠色線
最低385Hz,還是相當低,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