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比較好聽?

音響迷常常玩比較,通常都是快速切換比較,只聽一小段音樂(因為差異通常不大,記憶不能長久),
比較的目的當然是鑒別優劣,汰弱存強,
不過呢,何謂優?何謂劣?
甚至常聽見的說法是"比較好聽",這,好聽,怎麼定義?
喔...大問題,每個人的定義可能都差很多...

高頻飄逸好聽?還是柔美好聽?
中頻厚實好聽?還是清晰好聽?
低頻扎實好聽?還是雄渾好聽?
若是更複雜的高頻飄逸+中頻厚實 vs 高頻柔美+中頻清晰這種交叉組合呢?
這大概十個人有十二個答案...

音響表現的評判有許多特質互相背離,有這個就沒那個,偏這樣就不會那樣,
更麻煩的是,各頻段還會互相影響,低頻過多,就覺得中高頻黯淡這類的,
這時若搞個怪招讓中高頻衝出來,或是反之,讓低頻大衰減,是否會因此覺得好聽了呢?或者說,能入耳了?
但這好聽可能是,慢拍子拉長線的歌曲能入耳,聽快速變化的器樂演出就覺得很吵,
一般人搞快速切換比較時,是否有顧慮到這些音樂類型(或者說其中的技術基礎)的差異可能造成的誤判?

竊以為,吾等沉迷於追求高傳真音樂再生者,進行任何器材比較之時,唯一得以依憑者,唯細節而已。
何者呈現較多之細節,便可能是較佳之一方,
別忘了,細節乃是指全頻段之細節。

當然,實務上,往往會出現變動器材中任一環節得到較多之細節呈現,但卻不平衡不入耳,
此時,較佳之手法,自然是變動其他環節,以續保前者之細節並得以平衡。
如此迂迴前進當可持續進展臻於高傳真之境地。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