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由SH謝家Magnepan MG1.7瀑布圖看空間對低頻的影響

對我來說,研究那些測量圖其實是件挺有趣的事...(我不喜歡去讀人家整本寫好的東西,比較喜歡自己摸出來),
SH謝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1/07/sh-magnepane-mg17.html )來說,喇叭是比較特殊的雙面發聲屏風式,
這種喇叭過去大家的印象都不好,沒低頻...
這沒低頻是怎麼回事呢?
來看看瀑布圖低頻段,上:左,下:右
嘿嘿,差異真大啊~
先看右聲道第一波,100Hz以上挺漂亮,以下衰退的比較多,而且很均勻,
但接著那衰退的頻段竟然又波濤洶湧~怎麼回事啊?
看照片囉~
右喇叭擺在這空間差不多一半處,最近的只有背牆,左右都空,
我們可以想想,當喇叭發出一小段波(例如說一個週期的160Hz波),傳到聆聽位置,整個週期傳完了,還不會受到牆面的干擾(傳到牆面的間接音還來不及到);
若是35Hz呢?這一個週期的時間就長的多,直接音還沒傳完,間接音就到了,疊在直接音上,那就亂了,因此振幅拉不上去;
上面這推論中的癥結點在於,不管是啥頻率,傳播的速度都相同。

同樣的原理,看左聲道第一波,呈現凹凹凸凸變化,
照片中可見到左喇叭靠近牆角,受側牆影響,瀑布圖上較高頻段那凹凹凸凸就是間接音疊到直接音上的結果,二個音相位差360度就完全相加,差180度,就完全互抵;
而相位這東西與週期/頻率有關,因此會呈現隨著頻率而起伏變化。

扯了這麼多,那聽來如何?
以左聲道來說,若敲個一下鼓,鼓本身的音量足(60Hz),但衝擊力那部分就不足(100~150Hz);
以右聲道來說,bass快速彈最低音弦,就沉不下去(80Hz以下)。


換個觀點,看振幅頻率響應,左聲道
哇勒,嚴重的凹凸凹凸,平均振幅也不高...
右聲道也是
怎麼和瀑布圖差那麼多啊?

瀑布圖這種東西是說喇叭發出一個短短的音後,在空間裡緩緩消散的過程記錄,
看瀑布圖,就能了解音樂中若有這種短短的音,我們會聽到啥;
振幅頻率響應呢,則是喇叭連續發出同樣的音,各個頻率的音量,
若音樂中有拉長線的,例如大提琴、歌聲,我們會聽到的音量vs頻率分布。

再回來最前面的問題,為何這種雙面發聲喇叭都讓人覺得沒低頻呢?
若是看瀑布圖,第一波不低啊?怎麼會說沒低頻?
若是看振幅頻率響應,還真的低頻凹的很嚴重啊,確實沒有低頻...
其實,這種喇叭發出來的低頻不差,只是呢,前後面發出的音波在空間中迴盪互相抵消的很嚴重而已...
這種問題嘛,就交給DRC處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