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林、樹、葉 -- 談入門者如何應對音響器材特性

之前提過入門者如何抉擇器材,這次來談談器材癖性,我的觀點,
聽音樂,我們會希望能聽到整體,看到林,而非僅有幾棵樹,另一方面,人耳有所謂的遮蔽效應,二個音同時發出,音量大者會讓人耳忽略音量較小者,
因此,音響首要是整體平衡性,有些器材偏高音,有些偏低音,這就會讓你只注意到某幾棵樹,而非唱片中想呈現的整座林;
先看見整座林長怎樣,再來看清楚一棵棵樹的葉片知道是啥品種,再求看見葉片表面的光影色澤變化,最後再求看得見樹的陰影;
先求平衡,再求細節,再求質純,最後求形體感。

我常說,你的音響會決定你愛聽啥音樂,音響唱得好的音樂才會常聽、愛聽,
別先限制自己接觸的音樂類型。

延伸討論下去,會發現,音響必須有全頻段的再生能力才能符合第一項,整體平衡;
這點其實並不簡單,首先喇叭就是大問題,要唱到20Hz嗎?那可沒幾對做得到;
放棄管風琴,那麼只要到40Hz就行了,這其實也不簡單,真的得要相當大的喇叭才行;
稍微放棄些大提琴、double bass最低幾個音,唱到50Hz,就能涵蓋大半的鼓,這就相當充足了,這也該是目前大多數喇叭設定的能力下限,不難找到做得到的喇叭;
一些體型超小的喇叭,往往只能唱到80Hz,這拿來聽音樂未免...pop/rock的鼓都不見了...Jazz常見的bass也都不見了...聽啥啊...

頻譜的另一頭,高頻段,目前主流的喇叭都能唱到16KHz以上,相當充足了;
能唱到20KHz更好,多半喇叭也都能做到;
一些古董級的,或是所謂的單一音路全音域喇叭,可能10KHz就掉了,或許你聽這種喇叭不覺得有啥不對,換上能唱到16KHz以上的就知道掉了多少東西,樂器的細節、泛音差多囉~像是罩著一層薄紗聽音樂,可惜啊...

綜合以上,大體上,一般現代不會太小的喇叭都沒問題。
若還是打算用超小的喇叭,那,該加個超低音,當然這得要仔細設定。

頻寬之外,另一面,音量大小,
live演出的音量變化大小其實非常驚人,目前絕大多數家用喇叭都唱不出那樣劇烈的變化,
為此,多半的CD其實已先行壓縮音樂的動態變化,好讓音響能唱得出來;
喇叭能唱多大聲這點不太容易由外觀看出來,規格往往也不會寫,或是寫的太清楚;
唯一比較能判斷的是擴大機功率,功率太小的擴大機沒辦法讓喇叭唱大聲,很不實用啊~
我會建議,至少50W功率,除非喇叭效率高達100dB且低音單體不及8英吋直徑。

訊源呢?有啥需要注意的?
眼前,當然主要是數位訊源,這東西癖性不大,反倒是架構形式影響聲音比較大,
眼前我會建議入門者用USB DAC,當然得用async形式的,最划算,
不過,一定要用吃外接電源的,千萬別用那種只能吃USB線上電源的,電腦送來的電源保證髒透了~
外接電源也一定別是那種輕薄短小的switching power supply,這種也很髒;
若不得已,買變壓器穩壓型的代用品,這應該還不難買到。

電腦最好還是用Mac,用Windows得要應付k-mixer問題,非常囉嗦,這種事讓那些整天愛玩PC的人去搞就好了,別浪費聽音樂的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