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樂行者之二 -- Andy王(cruelsnake)工作室改造

苦哈哈樂手免費贊助計畫(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roducts-and-services/DRC/DAWwithDRC/freeSupport/ )之一例

Andy在個體戶唱片行掛褡,以一個小房間當工作室,
在上DRC前,當然最好是能做的先做,不能做的再交給DRC,於是我先去看看,提出一些建議。

正面看,左右都是CD架,能做的就是讓喇叭貼架,加上吸音材料,
喇叭旁可清出CD,代之以重吸音材料(主要還是500Hz以上),其他部分就掛布;
右側那塊布是那天去時隨便掛上去實驗用,已經能聽出聲音比較不燥。


背面滿滿的雜物,那些箱子該是很好的中低頻吸收體,紙箱表面也挺會吃高音,因此問題不大,無需動它
天花板是整個空間最大的硬調面,這若有可能還是掛上布吧~

整理之後

前後兩面都是箱子,該能吃掉不少中低頻。
喇叭預計擺這裡
螢幕太高了,該改成斜躺。
綠色是預計用來掛在CD架上的布,黑色是預計墊在喇叭底座空心磚之間的橡膠墊。
喇叭以空心磚墊起,但卻很不穩,可能是底下的灰色地毯太軟了,打算改用硬橡皮墊;
因為是監聽用,可以盡量往前移,減低間接音效應;
盡量貼側面,拉高梳形濾波效應頻率,以便藉由在一次反射點加上泡綿吸收間接音;
擺在底座最前緣,避免底座反射音;
正對著聆聽位置,高頻響應才平直,也能減少一些側牆間接音。

超低音不見得必須擺正中,二側牆不同導致二隻喇叭的低頻不同,因此超低音擺正中實質意義不大;
擺牆角可能反倒比較好,梳形濾波效應小。
螢幕已降低以免擋到直接音;
可以考慮桌移到右側,省下走道空間。
於是照我的建議,桌子移動,喇叭也往前挪到貼桌貼牆,
注意,喇叭正朝向聆聽位置!
空心磚之間原本用黑色的薄橡膠,但晃的挺嚴重,該是因為空心磚不夠平整,二塊無法密接的很好,
改成地毯就好很多,雖然還是會晃,但已是整組五塊一起微微晃,這喇叭只唱到70Hz,因此這問題應該影響不大。
最後的模樣。
(座位上是個體戶唱片行老闆,阿猴)
二側CD架都掛上布以吸收高音,其中還有玄機,
擺了塊5cm厚的泡綿,左側亦然。
天花板也掛上布,挺好看的勒~
超低音塞在左前牆角。
這時的聲音已經完全不吵不噪了,身處其中對話相當輕鬆,只會覺得有微微的中頻段回音,也不會覺得太安靜,吸音太多。

說實話,老有人擔心布料多會吸的太乾,
免緊張啦~很難啦~

那喇叭(未經DRC)唱出來的聲音呢?
聽Andy偏好的Metal可以盡管催音量囉~而且相當清晰,
不過中頻實在不行,虛得很...典型的小瘦長空間的症狀。

來看看測量結果

果然中頻比二頭都低6dB左右,這種尺寸的瘦長空間典型的狀況便是如此。

再來看第一波,高頻相當平直,

 中頻左聲道不錯,右聲道受桌面與側面影響,

其實,左聲道側面下面是空的~這先天就比右聲道佔便宜。
低頻第一波也很漂亮!
幾乎拉平到100Hz,很難得,
轉個角度看,很有意思,
50Hz以下拖很長,但以上超級乾淨!
這有幾個因素,其一,主喇叭擺超近,因此音量其實不大,相對之下,間接音量就小;
其二,整個空間太多箱子,吃掉一堆聲音,但還是吃不掉非常低的頻率。

這張還能看出超低音發聲時間遠比主喇叭慢很多,這是因為超低音擺在約2m後方,算來會慢68ms,
擺在角落的目的是減少梳形濾波效應(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25.html ),
看看振幅頻率響應
綠色圈全都是倍數關係!
效果一如預期。

若是將超低音擺在座位後方的角落,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而且更能跟上主喇叭時間,
但二者交疊的頻段也會比較不平順。

中頻可以看出200~1K的間接音比較高,這源自於左右側牆。
後面殘響衰退的相當快,當然這也是因為空間中物體實在太多。
這部份也是這個系統最明顯(幾乎是唯一)的問題,聽來中頻顯得虛,
振幅頻率響應短時間
與長時間都呈現同樣的結果。
再來調整超低音,
這隻超低音最高只能設定到80Hz,而主喇叭也差不多只能唱到那程度,
超低音音量開到底,還是比主喇叭小些,看來只好倒過來,壓低主喇叭音量,
隨意取12點方向,超低音相位0度,來看看測量結果,左聲道,
右聲道
二聲道的超低音峰值振幅與主喇叭差不多,
影響的頻段都拉到130Hz,很典型的狀況,若能漂亮的砍在55Hz以下最美好,
以我過去的經驗,這再調也很難好多少,超低音上那些轉鈕啊...往往是標示好玩的...

這二張顯示低頻峰值約35Hz,波長9.7m,半波長4.85m,約是這空間的縱長。

若是看瀑布圖,左聲道
右聲道
可以看見超低音第一波比主喇叭振幅低了9dB左右,
倘若壓低主喇叭9dB,那麼第一波二者會差不多,但振幅頻率響應就會成了超低音高9dB,DRC又得解決這問題,
想想,不如,不動,都交給DRC去處理啦~
因此呢,算是運氣不錯,一次搞定超低音設定。

過沒兩天,天花板的布掉下來了...
塑鋼土很強,但水泥漆不強啊...請乖乖鑽牆吧~

隔週,喇叭底下的空心磚換高點,比較對齊耳,
又跑了趟,想搞定高頻部分看來古裡古怪的間接音,不過沒成功...
還是都交給DRC吧...
來看看最後右聲道DRC校正前後
 相位200Hz以上幾乎拉平了,
這組參數該是目前為止我調過最高值,效果也相當不錯,很乾淨清晰,
pre echo也很低。

impulse response差異都很大,挺嚇人勒...
再看瀑布圖,上:校正前,下:校正後

低頻這張非常嚇人!
100Hz以上幾乎是瞬發瞬收!
好啦,那聲音如何?
說實話,相當好,雖然是個很小的空間,但音場非常均勻的縱向開展,聽來至少有2m深,
這點其實非常難,我搞了上百個空間,能展開的這麼漂亮的還真是少,印象中,大概只有b508591sam家有這等能力;
這有個很大因素是喇叭擺非常近,間接音影響比較輕,
另一方面,我想是因為Genelec 1029A,vicnest(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03/vicnest.html )也有這對,二對聽來都相同,非常的準,乾淨、清晰、充滿細節,
或許這是因為這喇叭是小訊號分頻後以二隻擴大機分別推高低音,避開大電流分頻電路的不精準與二音路交互影響;
那隻JBL超低音速度也非常快,能量充足,35Hz這種數字夠絕大多數音樂囉~

搞定那天,特意帶隔離變壓器(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search/label/隔離變壓器 )去實驗效果如何,250VA給Motu 896 DAC與桌面上那隻前級吃,
500VA拿來實驗看看超低音夠不夠吃,加上後差異挺明顯,力道也充足,確認沒問題,無需用到1.2KVA;
改成給二隻Genelec 1029A吃,這前二年去Andy新竹工作室時就試過啦,效果不錯,
阿猴一直喊著太乾淨了吧、太乾淨了吧~

之後打算用三隻500VA分別給三隻喇叭,加上一隻250VA給DAC,另一隻250VA給前級;
其他器材都是錄音時才用,可以與喇叭共用隔離變壓器,
另外一件要改善的則是拉地線,高頻會更好。

再來,上Audiolab M-DAC(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03/drcdac-audiolab-m-dac.html ),取代Motu 896,
果然聲音更是豐富,低頻也更充足實在,音場深遠,
雖然高頻還是不及Motu 896,這是M-DAC的罩門...

特意讓Andy聽M-DAC就是為了讓他聽聽我所謂的電源扎實的聲音,
專業用的DAC電源都太薄了,高頻或許漂亮,聲音聽來也算精準,
但不豐富,音像太薄不立體不真實,音場也不夠深遠,舞台後緣不明顯。

隔離變壓器與M-DAC都上場後,聲音又更上一層,沒話說,絕對夠嚇人了~
正好個體戶唱片行的老闆娘與友人說要聽聽,Andy那隻老Mac的CD-ROM又掛了,於是隨便上Youtube去聽Bjork,空間小,二位女士關門聽,男人出來閒聊,
過一會,二人推門出來說:聽到起雞皮疙瘩~
哎,我說啊,絕大數人都聽不到唱片的1/10實力啊~就算坐擁數萬張唱片的唱片行老闆也是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