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Project -- 被動音量衰減器ATT1

2013/5/28開始這個project。

最近在想是否該認真做一隻被動衰減器出來...
電路用上回設計的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hpbb/viewtopic.php?f=4&t=3488
這圖上右半邊就是。
這音量調整不用VR,而是用多段開關切換繼電器,只能找到23段的開關,加上個額外的撥桿開關,弄出二倍44段,每段衰減1.5dB,最多可衰減66dB,應該夠用了,最後一檔當然是mute。
用繼電器,會有個問題是,接點會影響聲音,因此並不是用傳統的電磁繼電器,而是用SSR;
這東西遠比VR精準的多,Alps也只敢保證3dB誤差勒~(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11/vr_22.html )
只是價格也非常高,算了算,一點也沒有比買那些昂貴的音響迷用VR便宜...也就是說近NT$一萬...要命...
這東西還是要吃電,但這電只用來控制SSR,因此不需太要求雜訊要低,很容易搞定。

搞這個做啥?
就無需挑能調整音量的DAC啦~

另一個打算是用在DSP分頻喇叭的多路DAC後,這可以用幾隻二channel加上連動裝置搞定。

至於遙控嘛...其實不難搞定,
真正的問題在於得加上顯示幕,這有點討厭...
顯示數字實在太醜...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To20LLjNrblyeaxHEmNc6TeyQHZkT2PcegZa4H6QeOUrh0J7Vnaw

若是以長條bar或一長串顯示,23段也難讓人弄清楚到底是哪一段啊...

另一個考量,要做RCA->RCA,還是XLR->XLR?
成本差一倍。
不能搞成2聲道XLR與4聲道RCA共用?
不通,XLR+-二線得要盡量靠近,RCA各訊號得盡量拉遠避免crosstalk。
看來還是得搞XLR->XLR與二聲道RCA共用。

另一個考量,加上buffer,變成衰減+主動buffer,
這個好處是阻抗匹配容易,無需顧慮前後之間的阻抗值,搭配問題小;
缺點嘛,電源得要很注意,buffer電路也得很注意...

若要純粹,製作簡單,還是取純衰減器,阻抗匹配這點就得仔細搭配;
之前設定的是輸入阻抗1K,輸出也是1K,
一般DAC與CD player吃1K負載應該沒問題,後級擴大機的輸入阻抗至少也會有10K,整個組合應該可行。

規格:
I/O:
  • XLR
  • RCA;

聲道數:
  • 2(內部為4聲道),
  • 可(不限數量)串接連動;

連動介面:
  • 一開關切換主、被動
  • 一串接輸入插座
  • 一串接輸出插座;

控制介面:
  • 轉鈕,22段+mute;
  • 額外撥桿開關,加上額外衰減;
衰減量:
  • 每段1.5dB,22段共計33dB;
  • 額外衰減可設定為33dB或16dB,總計為66dB或49dB;亦可設定為DRC補償衰減量,以便混音對照有無DRC用;
  • 額外內建DSP分頻各音路靈敏度差異衰減,以最大化數位解析度。
顯示介面:
  • 電源:紅LED
  • 非mute:綠LED
  • 額外衰減:橘LED
  • 被動模式:藍LED
電源:
  • 外接DC5V
設計過程又想到一些小細節,
沒電時,該是mute狀態,以免音量暴增燒喇叭~
連動被動模式時,輸入控制cable若沒插上,該是mute狀態;
得加上debouncing,以免冒出雜音;

箱子呢?
若是能在標準19吋面寬機箱中塞入四片,那就能單隻搞定廖老哥的Altec A5四路DSP分頻音量控制,
反過來算,上下二層,每片就是半寬尺寸。


又回頭思考,要不要搞遙控器勒...
或許音量顯示弄成面板下緣一長條不會太呆...

但,遙控器接收電路必然會引入數位雜訊,挺討厭...



今天又在想,是否該做成mono版?這就很有彈性,
但,啥時候會用到mono呢?嗯....
擺在mono後級前面似乎比較好,
但,那得拉長長的控制線過去勒...DC這麼拉,不太通...




決定拆成二片板,衰減器雙差動聲道一片、音量控制與電源一片,
若要弄八聲道也只要一片音量控制板就行了,
要想改成遙控也只要換音量控制板。

衰減器layout差不多了,面積約165x120cm,
訊號右側進,左側出,音量轉鈕在前面板正中,
機箱約是19"rack的一半寬

面板想了好幾天...
長這樣如何?
右側音量轉鈕,最左下角是電源撥桿,轉鈕左下角是額外36dB衰減撥桿,
中央上方三個LED與二側二個螺絲孔,LED由左至右對應二個撥桿與一個轉鈕,
電源開,紅燈亮;
額外衰減往下撥,黃燈亮;
音量轉到底,綠燈熄,轉一格以上,綠燈亮。

音量控制板layout也完成了
機箱設計也差不多了
體積不大,19"的一半寬,深度略少一點,高9cm。

收到ATT1的零件囉~
如期收到電路板。

拖了二週,先放下Amp180,測試一下衰減電路是否如預期,
有些bug,不過還是能照常工作,
先試一聲道,上線,開唱,沒問題~
確認全功能搞定後,匆匆趕出二聲道,非平衡式,先上線聽,
哈哈~果然比數位衰減好多了。

再來嘛...正在想,是否該加上訊號源選擇讓功能完整呢?

當初設計時,只想到一個訊源,
多數HiFi圈中人只有一個訊源,少有人用一個以上,
大概是要搞出一組滿意的已經不容易,沒那個力氣搞第二組吧...

那,幹嘛想要加額外的訊源選擇呢?
初始想法是為了RCA與XLR輸入二組選擇,那就只有二組輸入,弄個撥桿切換開關就行了,很簡單;

若要搞更多,那就得找轉鈕,還要弄電路板切換囉...
當然還是用SSR切換,訊號共三條線,兩聲道合計六條線,嗯...若是來個四組輸入,又是滿滿如衰減器那般一大片...這表示價格又double了...
這其中或可省下ground,讓所有輸入的ground都接通,但,這不太衛生...ground實在是個大麻煩,越單純越好...

撥桿切換開關有個缺點,切換時會霹啵,得記得先mute;
SSR能加上延遲,會漂亮些。

目前想法,用撥桿開關解決,但找開關時又碰到問題...
接點表面有三種材質,銀、金、金包銀(蔡秋鳳出場~),
金的規格是怎麼回事啊...0.4VA,算來28V就只有14mA,
殘殘,買金包銀...沒現貨...


回家過節前,匆匆趕出二聲道非平衡式聽,確認確實比數位衰減好,就溜回家去了;
這兩天再聽,嗯...不滿意...怎麼那麼暗呢...
想來這麼大一片板,又沒裝箱屏蔽,至少也得搞平衡式才行。

今天搞定,上線,嘿!還不錯,不過人聲有點毛,或許是電源的關係;
測試中,只是簡單的用個超級便宜的switching power supply,完全無穩壓,
補個預留在右上角的680uF電容,嘿,搞定囉~

這個和數位衰減差在哪呢?
老樣子,就是那些很細微的部份,尤其是高頻,
高頻振幅本就小,數位衰減就大幅砍掉,類比衰減至少還會與noise floor共存。

整體成果相當好,很成功,值得。
再來得送洗音量控制encoder板囉~
encoder板洗好囉~
搞了16小時...三個bugs...
attenuator與encoder合體!開唱!

既然電路都沒問題了,再來就是機箱囉,
這版本加上輸入與輸出選擇,基本概念是XLR vs RCA,當然也可以都是XLR或RCA。
四面都用上!相當複雜。

這兩天用來用去,聽西洋古典總是得開到最大,聽pop、rock、Jazz約開到-10.5dB,
似乎那額外衰減-24dB的開關可以改成用來切換這二類音樂啊...
終於...箱子到了!

這面是輸入端,
注意看右邊正面,轉鈕也是壓克力喔~
終於裝箱開唱囉~
Fin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