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喇叭分頻 vs 相位

來個喇叭分頻實驗吧,
這分頻振幅曲線,750Hz處二者都是-6dB,疊加在一起,應該會成為0dB,
來看看實際的輸出結果,
上面二條分別是低音與高音,第三條是二者疊加的結果,大凹!
第四條以dB方式顯示,大約凹了20dB,很慘...
為何如此?
別忘了相位啊~也就是發聲時間差,
分頻電路或DSP會導致相位差,高低音倘若不同時發聲,就像二人合唱不同時,當然會互相抵消啊~
來看看相位
在分頻點750Hz,相位差了約180度...幾乎反相!
難怪互相抵消,那,怎麼辦?
以這個例子而言,有個簡單手法,高音極性反接!那就等於反相囉~
來看看結果,
不錯吧?只差了1.5dB左右。
若是用DSP分頻,那倒是不用反接,改filter就行。

這樣就搞定了?
其實沒那麼簡單,高音相位反啦~
整體最後的相位會變成
這也就是DRC要處理的部份。


另一個問題,喇叭單體的輸出並非很均勻,
例如廖老哥家的Altec A5系統

這若是套用前面那看來很漂亮單純的濾波,成果會很平整嗎?

來看看中音,綠:單體+號角,紅:濾波器,藍:二者組合模擬結果,
振幅
 相位
 
顯然前面的分頻模擬套用到實際上的單體得要調整不少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