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傳統的現代觀點--京劇


http://cn.nytimes.com/culture/20130502/cc02taiwan/zh-hant/
王安祈讀書時就喜歡京劇,她拉同學一起去看《搜孤救孤》。這齣戲說的是程嬰犧牲自己的兒子,營救忠良之後,但妻子不願,於是程嬰罵妻子“不賢之婦、賤人”。戲迷王安祈並不覺得異樣,但是同去的同學非常憤怒:“保護孩子的母親有什麼錯?”,說完奪門而出。王安祈這才明白了傳統戲曲已不合現代情理,她從此立志要從事“戲曲現代化”。
 人哪...泡在其中,總是看不清楚...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隔絕了將近四十年的兩岸恢復交流。三年之後,上海崑劇院到台灣演出,北京京劇院、中國京劇院、武漢京漢劇團相繼而來。這些演出在台灣引起轟動,觀眾終於可以看到“匪戲”和“附匪伶人”了,但是對台灣京劇演員來說,這卻是極大的衝擊。原來京劇正宗還是在大陸,大陸演員的表演功力普遍超過台灣,擠壓了台灣京劇的票房,也打擊了演員的自信;另一方面,一些民眾開始質疑,京劇在台灣還有什麼資本被稱為“國劇”,為什麼不是更本土的歌仔戲?在大環境的改變中,1995年,軍中劇團解散,另在教育部下成立“國光劇團”,成立之始就提出“京劇本土化”的宣示,並創作《台灣三部曲》。
時間往往成就這種荒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