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LALS Classical 12 SE 之一

內舉不避親,這次來談我很熟的LALS最划算的Classical 12 SE。
首先,要先談號角喇叭,為何要搞個號角?提昇效率啊~
拿一卷報紙卷個號角說話,音量聽來就大多了,要不然大聲公幹嘛長那樣?
至於號角的原理,其實並不是集中聲音效率才高,而是阻抗匹配,能量傳遞效率高。

提昇效率幹嘛?喇叭要唱大聲,得要擴大機來推,音量每大3dB,擴大機功率得倍增,反過來想就是喇叭靈敏度每高3dB,擴大機功率就可以減半,好處當然多多囉~
以大聲公而言,吃電池的小小擴大機沒啥力,效率當然要高,音量才夠大。
對HiFi音響而言呢?省擴大機功率當然是好事啊~小功率擴大機便宜的多,也容易做的好,大功率難免粗、慢、亂(太多組電路並聯),又熱,熱就不耐用啊...衰退的很快...

Classical 12的效率約96dB/1W,一般喇叭則是約90dB,
差6dB,要唱出同樣音量,擴大機得要四倍功率!Classical 12用25W能唱出一般得要100W的音量,或是反過來想,100W推Classical 12等同於一般用400W的音量,是不是覺得很爽呢?
其實,單是高音號角部分的效率破百dB!屈就於低音單體效率得衰減哪...

再來,你知道喇叭最難之處在哪嗎?
唱大聲,要不然大家幹嘛都想買大喇叭?
live現場音量之暴起暴落非常嚇人,交響樂團指揮的位置甚至常常衝破130dB!據說因此指揮年紀大了耳朵都不好...
當然不是唱大聲就好,重點在,唱大聲而且失真量不陡增!(不可能沒失真,也不可能不增加)。號角在這點上大有優勢,這是典型的號角喇叭組成,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rn_loudspeaker
右邊是個號角,左邊那個單體稱之為壓縮驅動器,振膜裝在後面,倒過來發出聲音,
對照組,一般半球高音長這樣,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udspeaker
對比一下單體,
呃...怎麼差那麼多...
拆開來看壓縮驅動器的振膜,和右邊那個中間的半球振膜一比,
哇靠!振膜面積差那麼多!大人 vs 小孩啊...
要唱大聲,振膜當然得要大,推動的空氣量才夠多,
否則就得用長衝程來彌補,但衝程長懸邊就得要高阻尼,振膜強度也得高,這意味著厚,這二者都會讓聲音變鈍啊...並不適用於必須快速運動的高音哪...

那壓縮驅動器是怎麼工作的呢?正面開口,小小的,

另一頭長這樣,

大振膜套上去,經過那小溝槽將聲音擠進細細的喉管,

所以才叫"壓縮"驅動器啊~
因為這壓縮,再加上之後的號角阻抗匹配,這大振膜只要動個一點,就能發出很大的音量!

嘿,這不只效率高省擴大機功率這好處,振膜運動量小,失真量容易低,振膜可以用更輕的,懸邊可以用阻尼更低的,這又會讓聲音更活啊~
更重要的,能唱很大聲失真也不陡增!所謂的輕鬆自然就是這麼來的啊~

缺點呢?成本很高啊!振膜大,磁鐵就得大,6Kg重勒~和半球高音單體一比你就知道成本會差多少!
而且,還有號角勒!
整體成本差異可想而知,豈止十倍!
這下你就知道為何市面上少有HiFi號角喇叭品牌了...

號角不會有閩南語說的"銅管"聲嗎?
這我有經驗,得看是啥材料做的,這是台中廖老哥的Altec 1005,
管壁由鑄鋁構成,很薄,一敲通通響,
唱起歌來,果然也通通響,滿是銅管聲...共振啦~老哥試著以補土補強,沒用...
最後放棄,改用很厚的311,搞定...

LALS的號角呢,俄羅斯白樺木夾板,
厚重扎實,敲起來頻率很低,也就是其共振頻率比這高音號角的工作頻率低,這就不會被單體發出的音波驅動共振,當然不會有銅管聲囉~

來談談這白樺木夾板,這是三種板材比較,白樺木夾板、密集板MDF、一般夾板,
為何要用這種人工處理過的板材而不用原木?
要知道木材其實是活的~會隨著溫度與濕度變化膨脹收縮,原木有其生長節理,膨脹收縮會有特定走向,很快就變形了...很難搞...
夾板則是特意將木料節理交錯高壓黏合,變化膨脹就會很均勻,狀態穩定,比原木好用太多了;當然啦,同樣是夾板,差異也很大,白樺木長在寒帶(腦中浮現當年經過猶他州山上那片雪地中的白樺木林...),生長慢,質地細密,強度高,當然比一般用熱帶成長快速的原材製作的夾板堅實太多囉~手指敲敲就知道,音調差太多了~
MDF呢,則是木屑壓出來的,整體物理化學特性更是均勻,似乎更好?
但用在喇叭呢?就糟在這均勻啦...
喇叭是個振動源,要讓喇叭唱的好,箱體得要盡量不共振,均勻的材質就很容易整體共振!MDF就敗在這點...而夾板呢,每層接觸面都會有部分振波反射、部分穿透,穿個幾層,就剩下沒多少比例,因此不容易共振。
只是,老樣子,好東西都很貴啊...
想想看,長得慢的白樺木怎麼可能便宜?而MDF是鋸木材剩下木屑做的勒...
台灣的木工嘛,碰到顧客說要用白樺木,會說,你供料,我負責做,這麼高貴的材料屯不起啊...(我舅舅開木工廠的...)

再談中低音單體,如同高音的壓縮驅動器(耶?我漏提了?),這單體當然也是訂製品,
12英吋,LP唱片那麼大,看振膜的規格12",得轉成面積113平方吋;
常見的小一號的低音單體8",面積50平方吋,只有一半不到啊...
面積大,推動空氣多,才唱的大聲,振膜運動量小,失真低,才輕鬆自然哪~

有沒有注意到一點,少有喇叭用這麼大的中低音單體,精準點說,少有二音路喇叭用這麼大的中低音單體,
重點在,中低音,而不是只有低音;
前面提到這壓縮驅動器震膜很大,

(這張可以看見音圈)
振膜大有個好處,可以唱到更低頻,分頻點在950Hz,一般半球高音呢?3KHz,三倍勒~
因此,該算是中高音路,不只唱高音而已;
中高音唱低些,這就讓中低音單體不用唱到太高,你可以想想,12英吋那麼大一個振膜要每秒振動3000次實在很難啊...
用上號角+壓縮驅動器,中低音單體就能用很大振膜,整體還是可以二音路搞定,無需弄到複雜的三音路;
每多一音路,就多一個分頻點,電路複雜、效率降低、相位扭曲點也增加;
那幹嘛用這麼大的中低音單體?
當然也是為了能唱大聲又低失真囉~再提一次,要不然大家幹嘛都想買大喇叭?
LALS的小柯說的好,若是小喇叭就能唱好鬼太鼓,那鬼太鼓做那麼大一面幹嘛?

注意看磁鐵與振膜的相對尺寸,夠大吧?約9"直徑勒~
磁鐵夠大,磁力才強、均勻,才能唱大聲又低失真啊...
這一隻重11Kg。
順帶提一下,看振膜中央那個防塵蓋的尺寸,也就是音圈的尺寸,可以推測後面的磁鐵大小...
LALS很強調這振膜是紙,如同前面提過的板材原理,紙更是複雜毫無方向的纖維構成,很不容易共振,強度也因此很高;
懸邊呢,則是布,布是有結構的纖維,強度好,但不定型、不儲存能量;完美的懸邊能讓振膜傳遞的音波不反射回振膜,但又得消散掉,這得在接面阻抗匹配,繼而漸次高阻尼吸收;這單體的懸邊採用軟質的布以膠塑形,利用其結構形變吸收振幅,其實也是古法,數十年前Altec、JBL累積的經驗。

那,箱體呢?
同樣也全都是用俄羅斯白樺木夾板,重料重本可以想見啊...
一隻喇叭重55Kg!
分頻電路嘛...要說啥?訂製零件?補品零件?
這些電容與電感確實是訂製的,但這部份其實成本最低。
比較特殊之處是高音輸出可衰減,
號角效率超高,低音椎盆差很多,分頻電路其實得衰減不少號角的輸出哪...
這該怎麼轉?
-4dB是標準值,二個單體平順銜接;
一般居家使用,低頻會在空間消散不去,容易覺得高頻不足,可稍減衰減量,頂多2dB,別再多,要知道,調整這衰減量,改變的是直接音量,想應付的卻是間接音量,終究非正途;
人耳對直接音比較敏感,尤其是中高頻段,中高音量偏高聽來或許刺激清晰,久了就會發現整體平衡不對,頭重腳輕;
正規方法還是用DRC(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roducts-and-services/DRC/ )這類的DSP校正手法(被動處理實務上幾乎無法完整應用於居家空間)。

啥?你要bi-wire頭?
說真的,我跑了上百樂友家,真的搞雙擴大機者,零...
雙線者,該只有一人...沒事搞這個還得想辦法跳線,無聊...
最後,箱體表面,說真的,我自己是毫不在意這點啦,LALS他們二人卻非常龜毛的強調這貼皮很貴耶~是真的木皮,不是印刷的,而且非常厚,厚到看得見木材的毛孔勒...
確實,側面看,質感非常好,如實木一般。

整體尺寸450(w) x 1070(h) x 370(d) mm,總體積不小,但居家擺放倒也不是啥問題,
除非真的喇叭貼著牆或櫃或電視,隨便一隻小喇叭也是得佔去30、40cm以上橫寬,與Classical 12 SE這種尺寸的喇叭沒多少差別。

再回頭review一下整體設計,
中高音採用壓縮驅動器的號角,大振膜讓分頻點可以壓低到950Hz,中低音便能採用振膜很大的12"椎盆,二者皆大,得以發出大音壓,失真卻仍低,聲音輕鬆自然;
另一方面,效率高,擴大機功率需求低,這點也利於低失真,聲音細緻;
中高音量可調整,便於適應空間;
號角與箱體皆採用不易共振的俄羅斯白樺木夾板,以求純淨之聲。

實售價NT$128,000( 2014/12/12補述:價格調整!請看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4/12/lals-classical-12-se.html ),單是算材料成本,可有對手?
價格能壓到這麼低,當然是因為直銷,自己賣,自己運,
倘若批給經銷商,至少得再加三成價,
運出台灣,包裝又得上萬,運費又是上萬,再加上關稅,可預期至少二倍價格...

又,倘若這木皮你實在不喜歡,可以訂製,
當然啦,得加價,也會多耗些時間...最近有人說要烤漆...累...

聲音?下一篇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