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失真、雜訊 vs 人耳

前幾年在體溫計公司待了幾個月,學到一點,
舌溫、腋溫、肛溫、耳溫、額溫,那個才是體溫?
差多少?

音響也類似,
音樂再生,就是音波再生,以及電訊號再生,這再生總有些失真、雜訊,再生不可能完美,技術總有極限,
所謂的工程,就是在有限的條件/眾多的限制中搞出個東西來,
妥協、折衷乃是工程之必然,製作任何產品當然便是如此。

那,如何取捨?孰輕孰重?
那些失真得優先處理?哪些雜訊得盡量壓低?
這就回到一開始談的,人怎麼聽?人對那種失真、雜訊比較敏感?

最近充當live PA,實在被小提琴搞死啦...
mic對著弦,擦弦聲一直衝出來!要命,聽了真難受...
mic對著箱身,悶...不活...動態大減,只聽到冰山浮出來的上面...
但,這同時其實大提琴也出問題,最低弦一拉,舞台上的monitor喇叭造成回授...轟、拖...
你想,觀眾會對小提琴音出的問題比較敏感,還是大提琴?
該是小提琴,那衝出來的擦弦聲頻段正是人耳最敏感的2K~4KHz!

類似的,多數人聽的小小喇叭往往只唱到80Hz,鼓、大提琴、bass都不見,這失真夠嚴重吧?全沒了耶~
但,大家會覺得很不舒服嗎?
反過來的是大喇叭的低頻駐波,外人乍然到某人家聽到那一大套音響唱出來轟的亂七八糟的低音都會非常難受,但主人家似乎不太在意?聽久了,腦已經補償那失真了...
音響迷很愛用一些亮的要命沒啥低頻的機私,整個平衡完全不對,但,他們會覺得很不舒服嗎?甚至還認為這樣才好聽啊...

雜訊呢,交流電源造成的哼聲非常惱人,但音樂播放時,似乎也不會覺得有啥問題,樂音一落,才會被那哼聲搞的很煩;
然而,那哼聲真的只有在無音樂時才會影響?音樂中沒有嗎?倘若拉掉音樂中那不可聞的哼聲,聽來會是?那哼聲真的不可聞?還是只是不容易注意到?
數位音樂再生必然會有的clock jitter呢?聽不出來?還是不容易注意?
那麼,沒啥低頻、jitter偏高的CD player vs 低頻充足、高音有點吵的DAC那個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