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喇叭/聆聽位置考量 -- 低頻最下緣

音響圈有一大堆喇叭怎麼擺的招數,說真的,絕大多數我都看不出在扯啥鬼,根本與音波傳遞的物理定律沒啥關聯,純粹某些人的"經驗",怪怪,彷若他們活在個物理定律不同於我們地球的平行宇宙...

最近在Studio CC碰到個狀況,之前應該也在別處碰到過,來看看這低頻頻率響應,
這喇叭能唱到40Hz,但在聆聽位置測量的結果,40Hz大凹...
喇叭廠唬爛?非也,有多凹,換個位置就有多凸,這是空間駐波節點測得,換到波腹就會大凸。
你想,這麼強的一對喇叭,該能唱足幾乎所有樂器的頻段,偏偏空間因素,只到55就沒了~
豈不是白花錢?這未免太可惜...
顯然該避免這狀況,那,該移動多遠?

40Hz波長8.5m,節點與波腹間差1/4,2.125m,還真的挺遠的...
不過我們想要的不是波腹,波腹反倒振幅太高大凸了,再一半,1m,振幅幾乎拉平。

不過呢,問題可不是這麼簡單,水平移動1m,實際上對四個牆面都有相對移動,整體結果又是另一回事囉~
這最好還是跑個simulation出來看看比較好。

這個考量我想該是喇叭與聆聽位置最重要的考量,中高頻很容易靠吸音搞定,低頻駐波太難搞,得砸大成本,就算是Studio CC這種專業空間,砸了成本請專家知耳氏Florian來設計,為了省地板面積,也只用了左右側牆的15cm,雖然讓殘響在0.3秒內就掉了40dB左右,還是會碰上這個40Hz問題。(喔,其實,原本不是要用這對喇叭,也不是擺在這位置,而是該在牆角擺一套JBL劇院喇叭,但銀彈用完了...先撐著...)
你想,一般居家空間都沒搞吸音處理的豈不更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