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誠品效應,能不能用在音樂上?

戴勝益開了家益品書店,在台北市中心,不賣書,擺2500本書,隨你讀,進場費100元,飲料隨你喝。

老貓出版偵查課的觀點 https://www.facebook.com/oc.labs/posts/1235432836467291

賣書在電商網站是帶路貨,在實體門市是什麼呢?照誠品的經驗,書店是房地產的點金石,帶起形象,帶起坪效,帶起周邊的地產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戴勝益那個一百元無限暢飲看到飽的所謂「書店」,就不應該只看他的店,而應該看他整個周邊。
 
戴勝益為了用最少成本取得書店點石成金的效果,他開的是一百元吃到飽租書店,每間店只要準備二千五百種書就夠了,備貨成本恐怕五十萬都不用——這連開一家小型社區書店都嫌寒酸,現在倒變成妝點品味的文化投資。光在個人公關上就先贏一記。
 
二千五百種書的「書店」絕對撐不起常態分佈的閱讀人口的閱讀偏好,最多只能成為某種特殊客層的休閒中心,但這不影響本大樓或本商場是「具有書香氣質的高貴商場」的地產意義。
 
我想書店只是戴勝益為地產美容的點金手段,跟推廣閱讀應該沒什麼關係。要不然書店的開幕新聞,重點就應該是二千五百種到底放了哪些書,而不是飲料區「有咖啡,茶,冰砂」,讓讀者「喝千杯也不怕」了。
 
餐飲大亨都知道怎樣攫取書業的外部效益,倒是出版業的實際業者,抱著點金石在手一副一籌莫展的苦行僧模樣。

書店有此效果,音樂能不能也有此效果?我想音樂應該遠比書能吸引更多人吧...
而且,這不正是我的音樂茶店的點子?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hpbb/viewtopic.php?f=4&t=6255&start=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