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北歐的音樂工廠

http://blog.roodo.com/honeypie/archives/60256066.html

韓國娛樂工業早就看透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必須向外發展。韓國人很實際,只求創造出一種音樂,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能打下5%市佔率的江山(或許差不多等於雷鬼樂的市場),如此足矣。若要進軍日本和西半球,首先不可能賣搖滾樂(誰要聽洋人跑來台灣唱歌仔戲?),也不可能賣民謠(若聽不懂在唱什麼,多半沒戲)。還剩下什麼音樂類型最沒有文化隔閡和知識門檻,進可攻(外銷)、退可守(內需)?答案是流行舞曲。
韓國傾全力發展流行舞曲,音樂製作引進北歐和英美的洋將,未必需要請來倫敦、紐約知名度最高的一線大師,只要符合西方音樂工業的高標,已經太夠(這是北歐音樂工廠的競爭優勢)。舞蹈在K-Pop至關重要,他們禮聘美日高手編舞,既要跳得好看,還要讓年輕人也學得來,不能編得太難──這是東西方流行偶像編舞風格最大的差別(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每年尾牙大家都在跳韓團的舞了)。

這就是工業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