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Sampling rate轉換效應

一些強調聲音品質的音樂檔案播放軟體都有個功能,依檔案的sampling rate設定DAC的sampling rate,為何?
轉換就是數位運算,總有解析度限制,每過一次sampling rate轉換,就會損失些細節,當然要盡量避免;
那些細節?名為細節,當然主要是高頻囉~
來做個實驗,George Winston的名作December裡那曲Prelude,由CD取出來,檔名o.wav https://goo.gl/v81Uyk

轉成96KHz,再轉成44.1KHz,為了增強效應,多做幾次如此到第六次再回到44.1KHz同原來格式,檔名6-441.wav https://goo.gl/e8bC6S
聽聽看,會不會覺得最後這檔案沒原本的那麼通透、尾韻悠長?
細節損失囉...

所以說,音樂播放軟體才要強調依檔案的sampling rate設定DAC的sampling rate,而Windows也才會搞出啥Kernel streaming、WASAPI去避免之前那AC97的K-mixer搞出來的不管啥都轉成48KHz混音再轉成DAC格式的偷懶招數囉...
既然如此,我說啊,別吃飽沒事幹自己還搞奇怪毫無道理的sampling rate轉換,你連損失了多少細節都不知道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