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的又臭又長...
http://www.head-fi.org/forums/f133/24bit-vs-16bit-myth-exploded-415361/
以dynamic range的觀點來認定24bits根本沒意義,
最後還說一堆人聽的出來都是心理作用...
這實在有點像我這種鼻子不好的人,聞不出啥氣味,就說別人聞得到都是心理作用...
這,對嗎?
幹嘛不說,他自己聽不出來,是因為他自己先入為主認為不可能聽出差異來勒?
這種心態,與那個去買鞋卻要回家拿尺的傻蛋有何差異?
正如李嗣涔說的,“科學科學,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人耳的工作方式,單是個dynamic range就能解釋?
若是如此,為何能在吵雜的環境中聽見他人說的話?
為何能集中心力聽出交響樂演奏中的某樣樂器的細微之處?
這題目談的該是,“對人耳而言,24bits是否比16bits好”,
卻沒見到他談人耳怎麼工作的,
只有人們怎麼紀錄與評量聲音...
本末倒置了吧....
先搞清楚人耳是否是如他的立論般,純粹以dynamic range便能解釋再說....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DRC vs bit depth
DRC處理,會產生一些訊號補償,拉高動態
另一方面左右聲道balance調整,卻又會衰減整個聲道的訊號,
因此造成之前提過的音量調整(正確來說normalization)問題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09/09/drc.html)。
倘若以更高的bit depth容納處理後的訊號,例如原始訊號為CD 16 bits,之前實驗的結果是增加的動態約為2 bits以內,
轉成以24 bits容納便能解決,如此則DAC輸出便不會損失解析度。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DRC設定之一--balance
DRC校正後,左右聲道的音量會有些變化,必須調整音量,以達到平衡。
以我的系統而言,因為左聲道高音單體被我惡搞損傷,
因此二者有高達6dB的差異...
而在Mayor的系統,或許因為右側是牆與窗,左側是半開放空間,
左聲道低了約1.5dB。
這balance調整,若用在16bits系統上,那就造成降低音量那個聲道會損失細節。
以我的系統而言,就是右聲道損失1 bit。
若要解決此問題,必須提高bit depth,由原本CD的16bits,提高為20或24bit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