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Sales training這件事...

音響論壇261期有篇去Moon/Simaudio工廠的採訪,其實是隨著代理商去上sales training...
而且還每天由早上到晚,隔天還要考試!
音響論壇總編說是他僅見的一次...

看到這,我就想...這家的老闆說不定是computer業出身的...
果然,他原本是讀comupter,當年第一個工作是寫軟體...

總覺得,相較於computer相關行業,其他行業都顯得太好混、節奏太慢了...
我之前待的醫療器材業就是如此...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DSP微調系統

最近玩DRC讓我確定DSP確實能做到不造成負面影響而有效的修正系統誤差,
既然如此,那麼,DRC玩的是空間校正,能不能,更進一步的往前,做到器材校正?尤其是喇叭這項誤差最大的器材。

傳統的做法採取的是零件配對與電路設計微調,相當耗時耗工,
且必須使用誤差範圍較小的零件,增加許多成本。
以DSP校正便能省下這些功夫與成本,加速產品開發與生產,
或許是個可行的路子...

當然,這樣做,必須是一整套系統,或是半套系統,
至少包含訊源後的DSP與最後的喇叭,若包含擴大機應該會更精準。

這樣做,真的不會造成負面影響嗎?
想想看,micrphone有哪隻頻率響應很平直的?甚至,有二隻長得一樣的?
不經過後段校正行嗎?
我們聽的錄音哪個不是如此?不也聽的非常高興還有不少被評為錄音很好哪~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音響雜誌是給誰看的?

照說,是給想買音響的人吧?
實際上,可能比較會是音響迷...
然而,那內容,卻讓我懷疑...根本就是給音響廠商看的...

雜誌中對於任何音響語音樂,完全沒有半句貶抑...這就罷了,謹慎點總是好事,
相對的,好的不得了之類的用語滿天飛,一堆推薦...這也未免太扯了...

既然是比來比去,總有高下之別,
或有風格走向之別,難以比較,
但也不至於有十種以上的風格能搞出數十個推薦吧?
消費者看到這麼一大張推薦,該怎麼辦?
總不能全都買吧?
還是隨便挑一個買?你會這樣嗎?
就是不懂才要看雜誌的推薦,結果卻是一堆東西又成了無從下手....看這雜誌幹嘛?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相濡以沫的音響網站...

這兩天在台灣某internet音響網站上晃....
一堆討論都長的驚人!隨便也有四五百篇!
內容呢?
幾乎都是所謂的“灌水”...
主題呢?都是一堆機器的照片...
看了真是無力...

看這種網站,不如去看美女攝影網站,還更賞心悅目哪~

同樣討論音響,DIY audio、Computer audio、 Audio Asylum就少有灌水文,
而且不乏非常深入的技術討論...

 這是怎麼回事呢?
是台灣音響迷的素養太差?
還是有底子的人太少?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奇美小提琴小品集--胡乃元--奇美文化基金會

這一系列CD,每張只要NT$150,而且錄的滿滿的,六十幾分鐘,
挑的都是些熟悉的曲目,值得聽聽。
倒是沒提到用的是不是奇美收藏的名琴...

名琴的錄音有另一個計劃在進行...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Jamie Cullum談錄音

音響論壇260期訪問Jamie Cullum,談到錄音

我想重點不在於在哪裡錄製,而是我希望在不同的地方錄製。
任何遠離家的地方都好,那會迫使我做出些不同的事情。


像是我聽許多流行音樂長大,我認為重點不在於唱片要聽起來像是ECM唱片那樣清晰、銳利,
而是這個錄音能不能說出該說的故事?
像是Nivara第一張專輯在我聽來錄音糟透了,
但是如果它聽起來很清晰,那就不是這張唱片該有的樣子。
這些錄音以一個音響愛好者的角度來看,當然不是好錄音,
但是這樣的錄音剛好適合這樣的唱片。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張學友的話

音響論壇260期,訪問張學友,有些話,值得看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對你的印象也會改變,
如果堅持自己不過氣,就只能站在原地了。
就像有些需要聲嘶力竭的歌,我已經不相信現在能做得很好,也就不可能再去唱。
若是從做音樂的角度,我覺得現在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時機,扛銷售量的時候過去了,只需專注在音樂本身,
而我既然無法認同時下一些搞噱頭的做法,就只好走自己的路。


要接受世界的改變,也要接受自己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