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搬到樓下和老婆搶電視空間被唸,只好再搬上來...
喇叭往前移到地毯緣,藉地毯吸收反射音;聆聽位置刻意移動到約房間縱向1/3處,以避免駐波節點造成的頻段凹陷;距離縮短到3.3m,一方面壓低間接音vs直接音比例,另一方面不用唱太大音壓,喇叭線性度比較好;
這次喇叭的位置我插手,當然盡量擺開,音場才開闊啊~音響迷老是對著喇叭看實在很奇怪...該是對著喇叭營造出的那虛擬的舞台看吧?喇叭擺開才不妨礙視線;
再說一次,好音響系統能再現立體的舞台,音像該是"看"得見的!如果你得閉上眼睛想像,那你的訊源不行,沒音場可言。這次超低音也往前移,以搭配Sonus Faber;Altec跑DSP分頻,很容易調整延遲補償喇叭發聲位置,Sonus Faber這套得用超低音上的類比分頻,沒延遲補償可用,只好移動超低音位置;主喇叭與超低音振膜距離70cm,分頻點40Hz,波長8.5m,0.7/80*360=30度,相位誤差不大可接受。
喔,後面那老古董是唱歌用的。
那,聲音呢?好!終於沒有上回那高音沒力感囉~整體已經相當接近Joe的系統;
這次也算映證我的觀點,喇叭夠不夠力與空間尺寸沒啥關係,與距離有絕對關係;
但中高頻殘響還是太長,不夠純淨,這得要在空間動手腳;
對,沒錯,這麼大的空間,沒搞對也是沒屁用,老哥這空間原本是照抄美國某案,嘿,老美也沒比較高段,低音吸收很快,但中高音殘響超級嚴重!之前沒那些布簾時更是慘兮兮...中頻回音有夠重啊...
喔,那些布簾啊,哎,說真的,也不對,該用表面軟能吸收中高頻的,這金色漂亮是漂亮但很硬啊!高頻幾乎不吸收...
再來看測量,
這impulse response可見這次的紅色比上次的藍色反射低些;
瀑布圖高頻差異不大,
中頻上次(下半圖)的5~10ms處遠比這次高非常多,
低頻差異也不大。最後當然還是得上DRC,來看看校正前後比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