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想就是,振幅頻率響應圖其實是累積了長時間所得;這現象是因為空間中的物體不太會吸收低頻哪...而高頻正好反過來,非常容易被吸收,此消彼長,就顯得振幅很低。
再回頭看振幅頻率響應圖的二個黃圈,這是很典型的狀況,300~500Hz大致凹,600~2KHz大致凸,但都是高高低低,喇叭貼牆、聆聽位置也貼牆,就會長這樣,算是台灣最普遍的狀況,擺在Classical12旁的ATC SCM7測得的整體走向也類似。
那,這聲音聽來會如何?低頻當然轟囉...高頻黯淡...人聲虛,鼻音偏重;樂器的泛音/諧波組成不純淨;如果再看impuse response那一大堆回音,就會知道複雜的音樂會顯得很亂...
另外有個低頻細節值得談談,
100Hz以下細看二聲道的起落類似,頻率愈低就愈相似(因為波長愈大二喇叭位置差異相對就愈小),但桃紅圈這部份雖然起落走向相同,但二聲道的振幅差很大,這會讓小鼓聽來怪怪的,不成像。怪怪,這空間不是看來二面對稱嗎?那,如果搞成實質對稱呢?試問,左聲道的響應好?還是右聲道?哈...難說是吧?所以說,別拘泥在這點,實務上響應都被空間扭曲的很爛,終究要DRC修,老話一句,居家生活優先,舒適方便就好。
另外注意,低頻峰值最高約20dB@100Hz,也就是比高頻多八倍以上!當然轟啊...
Classical 12背面可以調整高音衰減量,反過來想就是這低頻峰值可變,這測量是設定成LALS建議的-4,已經很轟了...
那,為何要讓它轟呢?何不轉成衰減很少,相對之下就比較不轟?因為,會沒力啊...轟不是因為喇叭發出的低音偏多,而是因為低音在傳到你的耳之後,還在空間裡不斷迴盪,緩緩消散,累積而成轟...看前面那張瀑布圖囉...若少衰減高音,就會讓低頻比重不足,失衡,導致不猛、不沈哪...也就是這數值是妥協的結果...貓窩台南家裡這空間是頂樓鐵皮屋,實際上只有二面是水泥,若是一般四面都水泥,會更嚴重些。
還有一點可以關注,那12"低音單體唱到幾Hz?振幅頻率響應圖看來是40Hz以下就不行了,不過呢,前面解釋過,這頻率響應圖其實是空間累積的結果,要看瀑布圖"比較"準一些,說"比較"是 因為仍舊受空間嚴重扭曲,要在無響室測才準。
這瀑布圖看來扭曲的夠嚴重吧? 左聲道峰值80Hz,右聲道45Hz,至少可以確認這喇叭的低頻唱足45Hz不成問題。12"那麼大只唱到45Hz不滿意?其實啊,12"要做到20Hz也不是不行啊...Rythmik F12超低音不就只有12"?但,那可是需要370W去推啊...也就是說犧牲靈敏度換來的...而對號角+椎盆這種組合而言,最重要的是別浪費號角的高靈敏度,因此要讓低音靈敏度也拉高,就必須輕快,就不會唱到太低。你可以去查查JBL 67000那二個15"低音唱到幾Hz...
再來最下段當然是交給Rythmik FV12補足,然後DRC校正上場,這是左聲道校正前後比較
好啦,搞定了,預約過來台南貓窩試聽吧,在東區國賓戲院與夢時代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