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的又臭又長...
http://www.head-fi.org/forums/f133/24bit-vs-16bit-myth-exploded-415361/
以dynamic range的觀點來認定24bits根本沒意義,
最後還說一堆人聽的出來都是心理作用...
這實在有點像我這種鼻子不好的人,聞不出啥氣味,就說別人聞得到都是心理作用...
這,對嗎?
幹嘛不說,他自己聽不出來,是因為他自己先入為主認為不可能聽出差異來勒?
這種心態,與那個去買鞋卻要回家拿尺的傻蛋有何差異?
正如李嗣涔說的,“科學科學,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人耳的工作方式,單是個dynamic range就能解釋?
若是如此,為何能在吵雜的環境中聽見他人說的話?
為何能集中心力聽出交響樂演奏中的某樣樂器的細微之處?
這題目談的該是,“對人耳而言,24bits是否比16bits好”,
卻沒見到他談人耳怎麼工作的,
只有人們怎麼紀錄與評量聲音...
本末倒置了吧....
先搞清楚人耳是否是如他的立論般,純粹以dynamic range便能解釋再說....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小型單聲道後級?
http://audio.u-car.com.tw/detail.asp?articleid=1036&typeid=2
這點子似乎不錯...
但是,多聲道喇叭每隻的大小大多不同,
前左右最大,中間略小,側面與後面都小,
所需要的擴大機也大大小小不同,
用同樣的後級似乎不太通...
還是,也得要做個二、三款大大小小的單聲道後級?
這點子似乎不錯...
但是,多聲道喇叭每隻的大小大多不同,
前左右最大,中間略小,側面與後面都小,
所需要的擴大機也大大小小不同,
用同樣的後級似乎不太通...
還是,也得要做個二、三款大大小小的單聲道後級?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Async USB?
這篇裡,討論USB DAC的幾個transfer mode
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content/Asynchronicity-USB-Audio-Primer
以實作而言,確實必須考慮這些架構上的差異。
然而,若是用上buffer加上獨立的clock,應該就完全不用管到底用啥transfer mode,
當然,這會比較囉唆,不能只用現成的chip,還得另外加電路,成本也會高些。
好處?不用寫driver!這方便多了吧?要去搞那一堆OS vs USB DAC driver,絕對會搞死人...
另外的缺點,二邊的clock的誤差會緩緩累積,導致overflow或underrun,其實這還好,只要稍微大一點的buffer,就能撐個幾分鐘才一次,這夠少了吧?
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content/Asynchronicity-USB-Audio-Primer
以實作而言,確實必須考慮這些架構上的差異。
然而,若是用上buffer加上獨立的clock,應該就完全不用管到底用啥transfer mode,
當然,這會比較囉唆,不能只用現成的chip,還得另外加電路,成本也會高些。
好處?不用寫driver!這方便多了吧?要去搞那一堆OS vs USB DAC driver,絕對會搞死人...
另外的缺點,二邊的clock的誤差會緩緩累積,導致overflow或underrun,其實這還好,只要稍微大一點的buffer,就能撐個幾分鐘才一次,這夠少了吧?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My destity--陳昇
一直很喜歡這張CD,喜歡那種錄音很直接、很現場的感覺,如同多年前曾坐在地上聽陳昇的團演出那般。
陳昇是個很隨性的人,現場演出總比錄音室作品來的充滿感情。
不過,聽這張CD這麼幾年來,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滿意,
總覺得還是模模糊糊,無法真的傳達現場的感覺,
問題不會在錄音,應該會是音響...
只是我的音響雖然一直改進,卻仍舊離的相當遠...
今天,用PMC FB1,加上DRC校正,
嚇!竟然突然就那麼往前一蹦,我又坐在前排的地上了!
如臨現場啊~如臨現場~
沒想到這張CD裡藏著那麼多的細節,吉他弦與箱身共鳴、手指擦絃聲、現場觀眾細語與輕笑...
陳昇是個很隨性的人,現場演出總比錄音室作品來的充滿感情。
不過,聽這張CD這麼幾年來,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滿意,
總覺得還是模模糊糊,無法真的傳達現場的感覺,
問題不會在錄音,應該會是音響...
只是我的音響雖然一直改進,卻仍舊離的相當遠...
今天,用PMC FB1,加上DRC校正,
嚇!竟然突然就那麼往前一蹦,我又坐在前排的地上了!
如臨現場啊~如臨現場~
沒想到這張CD裡藏著那麼多的細節,吉他弦與箱身共鳴、手指擦絃聲、現場觀眾細語與輕笑...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Carmen Fantasie--Anne Sophie Mutter
這張CD,當年真是紅極一時...我家裡也有一張,誰買的,怎麼來的,我也記不得了...
很少聽,該說,不知道有多少年沒聽了...
最近因為在玩DSP處理,所以又挖出來聽聽看DSP處理後小提琴的聲音如何,
聽起來,技巧真是高超啊~尤其那首卡門的Introduction,用了各式各樣的技巧,其實我也不懂小提琴會有啥技巧可用...
不過呢,聽起來很無聊...
這幾首卡門還精彩點,其他首舒緩柔美的,像是G弦之歌,聽來實在...完全聽不下去...
沒搞錯吧?是我的音響太差嗎?
那怎麼聽吉普賽小提琴就讓我手舞足蹈...
還是我太濫情了,老聽些流行樂,這種嚴肅高貴的古典樂我聽不懂...
那也真怪,我還聽了魯賓斯坦的蕭邦,就覺得真是感情豐富啊...
-----
2010/07/02補述
如今,這張是我常用的測試CD,
也常拿來對他人解說DRC處理後還原音樂中的細節,這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感情。
自己的器材+空間太差,就會出現這種搞不懂好在何處的狀況...誤殺忠良,丟臉...
丟臉也要留在這裡當證據,警惕自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