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S/PDI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PDIF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別用了UI2還用S/PDIF啊⋯


再說一次,S/PDIF無論同軸或光纖都會引入jitter,導致DAC的輸出變糊,別用!直接用USB接通!電腦的雜訊以UI2隔開就搞定了~

更別用了UI2後面還串上S/PDIF⋯看了頭真是暈⋯簡直可以用那句俗語:"好好鱉殺到屎流⋯"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為何貓窩的DAC都只有USB介面?

 

https://youtu.be/1J9UP4U27UU

老題囉~只是以影片形式呈現,希望能有比較多人搞得懂⋯
其實啊,如果你認真聽,老早就聽出來了⋯只是多數人都是道聽途說,先入為主,根本沒靜下心,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評判。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S/PDIF真是糊⋯

挖出十幾年前為了測試DRC買的便宜USB DAC充當S/PDIF轉換,接到Audiolab M-DAC去,果然如當年印象中,糊啊~糊的要命~光纖已經糊了,同軸更是糊~
到底音響迷所謂的好的標準是啥?糊也好?好在哪?好在糊?那買老古董就沒錯囉⋯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用光纖隔離?

貓窩有個停產的UI1--USB隔離器,用來避免電腦的雜訊串到DAC去;UI1內部是以磁場傳遞數位訊號,如此則二端的電路就不用直接導通,避免地線波動;類似的招數是貓窩已經賣完的TC1--類比訊號線隔離器,也是用磁場傳遞,內部是個變壓器,用來隔開DAC與擴大機;這類隔離器還有個做法是用電容傳遞數位訊號,也可以用光電轉換,例如solid state relay;不管那一招都是讓二端電路沒有直流接通。

那麼,用S/PDIF光纖是否也有同樣效果?沒錯,也可以,光纖確實能避開前端的地線雜訊;其實同軸電纜也可以,照說接收端也該有個變壓器,這也就不會讓地線導通;

不過,要知道,S/PDIF傳遞的不止數位訊號,還有clock;精準說,接收端會由傳來的數位訊號去產生clock;那麼,前端clock的jitter,當然也會在接收端出現;如果前端設備的地線很髒,那麼clock一定jitter也高,接收端產生的jitter當然也就高囉~所以,如果你想用這招避開前端設備的髒地線,哈~未竟全功啊~而且後端是不停的調整頻率試著追隨前端的頻率,這調整過程當然也會產生jitter啊~所以說,用了S/PDIF聲音一定會糊啊...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S/PDIF發送器的差異何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PDIF

各位音響迷,你想過S/PDIF發送器的差異何在嗎?不管是隻CD player,還是個USB介面的所謂DDC,為何接到同一隻DAC聲音有差異?差在哪?

這要問S/PDIF訊號線上傳送的是啥?資料與clock,

資料當然都正確,否則就一堆雜音了,差異顯然就是clock;

也就是說,不管是CD player還是DDC作為S/PDIF源,其差異就是clock而已,價格很高,應該就是好在clock,價格很低,應該也是爛在clock;

那,怎麼會有人又弄個獨立的clock機,送過去給那CD player或DDC勒?

幹嘛不乾脆買內部clock好的CD player或DDC?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DAC的USB vs 同軸S/PDIF輸入之jitter比較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2Fsmsl-sanskrit-10th-mk-ii-dac-review.12148%2F&fbclid=IwAR0_YCMgeKN2u1eCn4Ck4KTXbAS_TwWfgzDL11LQVQBxYCenjjeDn86MJXc

這張圖是某DAC的USB vs 同軸S/PDIF輸入之jitter比較,長出來的一堆毛就是jitter,二者差了40dB,也就是一百倍!
圖上也提到光纖比同軸好一點,皆如預期,也與聽感一致。
就說,別再搞S/PDIF啦!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為何不用光纖、同軸S/PDIF?

有人問說為何貓窩的DAC都沒有光纖、同軸這種S/PDIF輸入?
因為很爛啊...
提過很多次,以目前的數位技術,資料都正確(除非惡搞),只差在clock的jitter,S/PDIF這介面的clock由前面來,jitter如何?是個大問題...做產品幹嘛做一半?當然提供完整統包,clock自己搞定啊~
此外,S/PDIF接收器本身就是會產生額外的jitter,這部份的功能其實就是"猜"前面的頻率,因此一直在抖啊...

好啦,明知S/PDIF是爛東西,為何要做?加了這功能不用成本嗎?不會墊高價格嗎?這不等於讓不想要額外爛功能的顧客多花錢買個爛功能?是生意之道?要買爛貨四處都有啊...

順便再提一次,越是便宜的機器,顧客的要求越多;越是貴的機器,顧客越要求好,不要求多;
於是呢,便宜機有一大堆功能,每個功能都非常爛...成本那麼低了,還要多做一堆根本就沒用到的功能...
身為消費者應該要知道,任何商品、服務都有價,無論金錢或個人資訊或注意力;只有父母給的無需代價,你長大了沒?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以車輪某處速度來看S/PDIF

https://www.facebook.com/232367000305219/photos/a.232372100304709.1073741827.232367000305219/564322727109643/?type=3&theater

這個拿來套在S/PDIF的PLL也可以,
車速換成輸入的sampling rate,44.1K, 48K, 96K;
車輪換成某極短時間內PLL輸出給DAC的sampling rate;
在很遠處看,車輪的速度是60Km/h,也就是長時間平均而言,PLL輸出的sampling rate等於輸入;
若在近處看,車輪上那個紅點卻是畫著螺旋狀前進,也就是短時間細看,PLL輸出頻率忽快忽慢在平均sampling rate上下變動,這變動,就是jitter;
因此DAC的實際工作頻率一直變動,邊唱歌邊抖啊...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Toslink receiver停產?

似乎,這東西都要停產了?
Toshiba似乎沒出了,LiteOn也要停產了...
看來眾人都要棄S/PDIF而去,喂,音響迷還不快跳船!抱著這沒啥好處又要停產的東西做啥啊~
轉盤快賣給那些老頭吧~遲了就沒人要了~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入門 -- 光纖好?同軸好?談思辨能力

前兩天去試DRC,樂迷家用的是相當高價的DAC兼音量調整,只有數位輸入,而且沒有USB,是有個1394,但只能接他們自家的upsampler或轉盤,
還好,有隻Oppo 105,這可以當USB DAC,品質也不錯,主人家原本就是用其同軸輸出接到upsampler去。
當然啦,我一直認為光纖遠比同軸好,於是抓我那百元級超便宜的光纖去換上,嘿~果然,而且好不少勒~

這件事我提過非常多次了,我認為光纖好,多數台灣的HiFi迷認為同軸好,誰對?
這種狀況,我們就要問各執己見的二方,好,是啥好?好在哪?怎麼好?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Do something -- 同軸S/PDIF也來接地?



突然想到,同軸S/PDIF的正規手法是以變壓器coupling,以讓前後二隻設備間沒有地線導通這問題,
這豈不表示同軸線的外圈屏蔽浮動著?
難怪會開關日光燈或瓦斯爐點火會造成斷訊啊...雜訊干擾了...
難怪我老覺得同軸就是比光纖糟...

這麼說來,這外圈接地應該會改善聲音囉~
當然啦,有光纖,就用光纖,毫無這種問題啦~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Audio note DAC4 Signature

這兩天扛了這隻回家玩(其實是要改啦...)
箱子不算小,而且非常重!腳又短,差點壓傷手指...
怎麼會這麼重呢...難道像我的DAC般塞了二顆鉛酸電池...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同軸S/PDIF的雜訊

聽過好幾次一手消息,提到用同軸S/PDIF會受到其他電器干擾,
leo-friday開關燈時,偶爾會斷音,葉sir也碰過,論壇上也有人提過;
SH謝先生則是瓦斯爐點火時會斷音。

前者或許是電源波動造成,後者就該是電磁波造成,
許多人總說光纖太冷,同軸比較暖,
以我的經驗判斷,通常這種用語就表示,後者有失真。

那失真怎麼來的?其一或許就是電源/電磁場雜訊。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S/PDIF receiver jitter


實在記不得是否提過這個了...
這個IC是很常用的S/PDIF receiver。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各種DAC的輸入介面比較

首先提一下,理論是一回事,實作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可偏廢,總和才是最後的結果。

理論上,也就是技術上的瓶頸,
S/PDIF與AES/EBU,這二者大體相同,
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轉盤與DAC的clock有差異,跑一段時間後buffer overflow或underflow,產生爆音,
因此S/PDIF與AES/EBU將clock編碼進資料流中,讓DAC去跟隨轉盤的clock;
遺憾的是用PLL去鎖這clock雖然可以確保長時間DAC的clock與轉盤的clock沒差異,但PLL又會引入jitter,
例如很常用的那個receiver IC CS8416的datasheet上寫著典型的jitter 200ps!
當然,別忘了前端送過來的訊號本身也會帶jitter。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S/PDIF--同軸電纜 vs 光纖

前幾天去BHMzero家,他用Logitech的Squeeze box touch,外加Chord DAC64,
這個好,一直想試試DAC64是否真的不受前端S/PDIF jitter影響,
於是比較我的EMU-0404 USB的數位輸出與Squeeze box輸出給DAC64,
聽起來EMU-0404 USB比較乾淨,比較冷,
但,EMU-0404 USB是光纖輸出,Squeeze box則是同軸電纜輸出,
改成用光纖後,就相同囉~

可見得光纖確實比同軸電纜來的不受電氣雜訊影響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再度驗證S/PDIF不佳...

這兩天去借坪林陳伯的系統玩DRC,最後順便比較DAC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php?p=101080&postcount=59

比較三者,
Accuphase DP-500的類比輸出
EMU-0404 USB改的類比輸出

EMU-0404 USB改的光纖輸出接DP-500當DAC,其類比輸出

結果...
非常明顯的,EMU-0404 USB改的類比輸出最佳!
這又再度驗證轉盤根本就沒差,DAC的重點在jitter及電源。

當聽第三個組合時,陳伯還問我:"這是沒經過DRC處理過的嗎?"
可見得有多糟...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S/PDIF receiver的PLL果然不會太好...

今天終於有時間試試修改EMU-0404 USB的類比輸出級,
先跳過板上四個輸出coupling用的便宜電解電容,AK4396的輸出直接接到Wima MKP 10uF,
聽起來...普普...定位比較穩定,但是音像太大,非常鬆散...

再改掉AK4396的電源,由電池經過7805穩壓,
聽歌聲,音像還是太大、鬆散...
改聽Mutter當年那張卡門狂想曲,嚇!一開始的強奏就冒出一堆細節,音場顯得深得多,小提琴也滑溜的多,甚至聽的出琴身共振聲!
不得了,這值得繼續玩...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M2tech USB to S/PDIF




http://www.m2tech.biz/products.html
這東西,看來不錯,可以解決PC sound card沒有digital out的問題,或是digital out jitter太大這麻煩...
只是,用S/PDIF,還是很難避免後面S/PDIF receiver的PLL先天誤差(jitter100ps以上),
除非用了ESS的Sabre這類的...

價格?USD200!
真貴啊~與EMU-0404差不多了...不過Windows XP, Vista, 7 driver都有。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EMU-0404類比輸出 vs AK4380

這兩天認真的比較EMU-0404類比輸出與AK4380,
二者都是以EMU-0404做為數位訊號源,以光纖接到AK4380,
EMU-0404的類比輸出則是內部直接在板上以I2S bus連接,
整個組合的差異是

USB -> Creative --S/PDIF--> Toslink transmitter --fiber--> Toslink receiver -> CS8414 --I2S--> AK4380 --single end--> 10uF電容(Wima MKP)

USB -> Creative --I2S--> AK4396 --balanced--> 10uF電解電容 -> OP

AK4380這組顯然麻煩很多,多了S/PDIF,這轉過去,又轉回來,全靠PLL去鎖頻率,能鎖多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