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貼牆?還是離遠點?

台灣一般居家空間小,往往座椅得背貼牆,因為是所有折射點與直接音行程差最短的一個,這牆的折射常是最嚴重的間接音;
拉遠點,振幅便會衰減,影響就比較小,但這就擠壓居家空間,
會不會有個適中的數字或是最低數字呢?

就折射/間接音/梳形濾波的物理原理,距離 vs 效應是線性或平方的線性比例變動,沒啥可以取巧的;
但,牆面的折射率呢?這對頻率就非線性囉,倘若在牆上加上某些材料呢?
嗯,這就有趣啦~
這材料若是擴散,則其作用頻率多半與厚度成線性比例,因此也沒得取巧;
若是吸收呢?那差異就大囉~
例如Aurlex各種材料的吸收頻率
綠線右側過半,線旁二倍頻大概就幾乎全吸收了,
因此用這些材料就會有個離牆距離的臨界點。

再來回頭看距離vs作用頻率,
梳形濾波的作用頻率是行程差的一半導致間接音與直接音相位差異,反相時振幅最低,也就是行程差為波長的一半時振幅最低,一倍時同相振幅最高,1.5倍又是最低...
越貼牆,影響頻段越高;越離牆,影響頻段越低;
行程差低於1/4波長梳形濾波就不太明顯,
假若後腦貼牆,就說10cm行程差吧,四倍40cm等於850Hz,這得用2"的Auralex比較有效;
若拉到二倍,也不太遠的20cm距離,那就是425Hz,這就要3"的比較有效;
再加倍為40cm,頻率成212.5Hz,那就一定得4"啦~
每英吋換10cm距離,2.54cm vs 10cm,還不錯啦~

再來還有個參數得注意,離牆越遠,則間接音量越低,
對能吸收掉的頻段,遠近當然沒啥關係,但對吸不掉的頻率,盡量遠比較好;
因此,若可能,取4" Auralex讓間接音行程差約40cm,該是最佳手法,再遠吸音板就沒辦法解決最低的梳形濾波頻率了;
反過來想,離背牆遠,某個凹陷頻率很難救,其實也不見得一定比較好...

還有個參數可以考量,人耳的等響度曲線,
倘若梳形濾波效應影響的頻率人耳不敏感呢?這也是個好手法,
不過呢,得注意梳形濾波效應影響的是0.5, 1, 1.5, 2...這種倍數一直延伸到高頻,
因此,只能挑高頻段,以80phon為例,得要挑5KHz以上,這後腦得嵌進牆裡了,不可能;
但越高的頻率越容易因為折射面不平整而散亂,因此倍數不會拉太高,倘若離牆很遠,作用的主頻段很低呢?
例如敏感度比中頻段低10dB以上的100Hz為二倍波長,那麼最低的是50Hz,這行程差得要等於200Hz的波長1.7m。

綜合以上二點,要不就貼牆,拉高作用頻率,用吸音材處理,這差不多得要到20cm內;
要不,就離牆遠,壓低作用頻率到低頻人耳不敏感處,這差不多得要到85cm以上;
介於其中最慘,影響的頻段人耳最敏感,又沒有吸音材可以救...

喔,以上原則,不僅適用於背牆,對其他折射點亦然。
這,很有趣囉...
喇叭也是同樣原則擺法,要不就貼牆加吸音,要不就拉到離85cm以上;
反過來想,小空間,喇叭與人都直接貼牆,大空間就盡量拉遠,

不過喇叭背牆是另一回事,那邊沒有中高頻直接音,只有繞射過去的低頻,無需避開人耳敏感的中頻段,因此無需貼到那麼近,仍舊很有效;
直接塞牆角並在側牆加上吸音是個好方法,看這裡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2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