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空間、空間、空間

音響論壇248期中蔡克信醫師有這一段

左右聲道不平衡,音像的實體感與定位感會失焦,音場會扭曲。
頻率響應不平,樂器會變形,質感會變差。
頻率響應不寬,音樂會縮水,空間會縮小。

這些看起來都很合理,但事實上,很難做到...

左右聲道要平衡,一定要有完全對稱的器材,以及...
空間...這就難了...沒有專用的聆聽室,根本不可能...

頻率響應要平,就算你用上完美的器材,
空間的效應沒解決,低頻駐波一堆...白搭...

頻率響應要寬,直到20Hz...
那...請準備8.5公尺以上的大房間...這還只能吃的下半個波長而已...
理想上,該用17公尺的房間...不如去鄉下搭個鐵皮屋吧...

2012/5/22補述:最後這段不對,有另一篇討論這題目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超小廠牌Lawrence喇叭

Lawrence這牌子很有意思,應該是個一人品牌吧?
Lawrence是個室內設計師,也喜歡音響,於是自己設計,找人製造,
就弄出了這個品牌,價格還都很高勒~
他的網站拖拖拉拉這麼久,還是只有一張紙...

對線的處理

我的音響系統的線,全都用泡綿管套住,目的在隔絕喇叭傳來的震動,
基本想法是,電流產生磁場,震動便是在磁場中位移,這會產生感應電動勢,想必會影響訊號,
實際的經驗是,確實有差別,不能說很多,但絕對聽的出來。

而多年前便一直見到有些人採取的方式是以細繩弔起來,這又該怎麼說呢?
一條懸浮的線,豈不是更容易隨著音波震動?
另一種更普遍的是以小物體墊高,這又是什麼道理?
這二者可以想見都會改變震動頻譜,當然也會因此改變聲音,
是好,是壞,難說吧?

何不直接隔絕聲音?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怎樣才算是音響迷?

音響論壇248期中,訪問Podium Sound的創辦人Shelle Katz,
問他,怎樣才算是音響迷?
他的回應

關心聲音重播品質的人是audiophile,
只聽錄音發燒唱片的人只能算是stereophile。

這位喇叭設計者,其實是個專業鋼琴演奏者,
還拿了音樂方面的博士學位。
或許因此他設計的喇叭完全與傳統喇叭不同,
只是到目前為止,資料有限...
一直在想,有空跑一趟三重的雅客志咖啡店聽聽看...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柔和,出自解析力

音響論壇248期中,書世豪談他試聽high definition錄音的經驗,
同一首曲子的CD版、24bits/96KHz版、24bits/192KHz版,

一路聽上去,我感覺到的竟然不是解析越來越高,
反而是越來越柔和,越來越寬鬆

這點,我有同感...
之前我拿掉前級,CD直入後級就有這樣的感想...
柔和,其實代表著細節充足,
所謂低迴婉轉,哪個不是很細微的聲音?
若不是細節充足,如何能有如此感受?

在249期中,評Esoteric SA-50又提到

細節更自然的浮現出來,強弱對比不像是CD有些突兀,而是更自然的從弱到強,
越高的取樣率確實會越好聽,高頻段的變化尤其明顯,變得更加細緻,
同時音場也更加寬深通透、細節更多,階調的連續性也更好,
更重要的是,完全聽不到一絲負面的變化,所有改變都是正面的。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對於音符的理解與品味,才是好聽的關鍵

音響論壇248期中,林怡宏談到他學生時代的二位好友,
一男一女,都是鋼琴高手,
男的留長髮,女的反倒短髮,
一位科班出身,一位從未正式學琴,
二人彈琴的風格完全不同,但都非常的好,好到甚至比唱片來得好,
那種好,林怡宏的觀點是

對於音符的理解與品味,才是好聽的關鍵

他這篇,其實是以音樂談音響,
調整音響,不也是類似?

Michael Jackson bye bye囉~

Michael Jackson大家都知道他是誰,只是...
印象中,已經很多很多年,沒聽過Michael Jackson的歌了...
我自己沒有唱片,也沒在路上,電視上,任何地方聽過...

前陣子去KTV唱歌,突然冒出一首姜育恆的歌,大家都傻眼...
這人的歌好久好久...沒聽過了...
誰點的?
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怪怪...這人當年不是很紅嗎?
那個王傑好像也是...
最近不是流行復古嗎?
這麼這二個都沒被翻出來...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音響也流行復古?

這機器...很熟吧...
是啊,就是Music Fidelity A1,只是加了個LCD螢幕...

這幾年流行樂界專搞復古,沒想到音響也是...
打開來,說不定裡面還是一模一樣...
我那部Audiolab 8000B就是,
之前Audiolab賣給TAG McLaren,改了個外貌,
這幾年又回復原名,外貌也回來了,
連機器裡面都一模一樣,完全沒變...
只是價格漲了好幾倍而已...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以HDMI傳I2S

PS audio這篇產品介紹中提到以HDMI傳送I2S,
這當然是指二部機器之間,轉盤傳到DAC,
距離那麼長的synchonous signal...這個...會比較好嗎?
真懷疑...
而且I2S的master clock可能是384倍的,那可是數十MHz的,
傳那麼長,波型能維持?
電壓難道還是用5V?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有不經由音響放大的搖滾樂嗎?

音響論壇248期中,訪問Podium Sound的創辦人Shelle Katz,
談到他那基本設計與眾不同的喇叭聽大多數音樂都不錯,
就是搖滾樂的低頻不夠力,
他表示贊同,同時反問,有不經由音響放大的搖滾樂嗎?
嗯...確實很少...

看看搖滾樂的演出,就算是小小場地,也是每個樂手都各自有一套喇叭,外加左右各一組大喇叭,
現場觀眾聽到的是所有演出mix的結果,樂手旁的那隻,是給他自己聽做為feedback用的...
幾乎沒有完全不經過音響的...

這樣一來,唱片調整出來的結果自然是為了這種組合而做的,
而絕大多數喇叭都是傳統動圈式喇叭,
因此這類可以說不自然的音樂,用Podium的喇叭就無法呈現足夠的低頻...

CD player clock之謎

PS audio這篇產品介紹中有這麼一段

In a standard CD player or Transport, the master clock is synchronized to the optical disc reading mechanism. This means you are basically relying on a mechanical spinning mechanism and all of its correction systems to give you a perfectly stable, fixed clock to feed the DAC. It does not work and it is not stable.

這段解釋了之前關於CD player的疑問,只可惜沒找到一份CD player chipset的datasheet來看看是不是真的這麼一回事...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不曾在乎我--白鴿--伍佰



站在巨大的漩渦裡面
發現誰對誰虧欠
不是簡簡單單三語兩言

所有答案已經都浮現
擺在你我的眼前
還有什麼事比這更明顯

到底你還要挽回什麼
面對那陌生的解脫
堅強的烏雲開始手足無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數位喇叭?

數位喇叭?這是啥?
用數位擴大機推的喇叭?
非也,是真的純數位的喇叭,
偶然在Wikipedia上看見的,
概念很簡單,每個bit推一個喇叭,
當然這無法實用,16bits豈不是要15個?
最大的面積是最小的32768倍大...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玩DRC必須避免的狀況

前陣子在玩DRC,碰到個問題...
音樂經過DRC產生的filter後,轉成floating point的格式,而非16bits格式,再來得再轉成16bits,
或者精確點說,player會將floating point格式轉成16bits,通常就是直接轉過去,
filter(其實是convolution)後的輸出,gain都蠻低的,若是直接轉16bits,那當然音量太小,而且損失一堆解析度,
所以得先放大(floating point放大不失真),再轉16bits。

但我踢到個鐵板!
通常room equalization做的是抑制空間造成的駐波,所以是壓低訊號,
4KHz這種高頻訊號通常伴隨著震幅比較大的低頻訊號出現,這一補,就clipping囉....

所以前面說得先放大的步驟,中頻就不能放大到如同原始訊號般的大小,這下糟糕...損失解析度...
沒辦法...還是先解這喇叭4KHz的問題...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擴大機輸出的防震盪電路的影響



既然DAC和擴大機的頻率響應都不是問題,那問題就出在喇叭以及空間囉~
頻率響應的凹陷約略在分頻點附近,那麼就先分析cross over filter的設計,
發現...
擴大機的輸出端串連個電阻及電感(就是電路圖左側那組),這該是避免高頻震盪用,
這電路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高音單體的high pass filter電路simulation的結果可以看出,
當電感改成短路後,-3dB點往低頻延伸約1 octave!差真大!

那些音響雜誌常在談的所謂的搭配的奧妙,就是如此囉...
這簡直如同倡導open source時的立論那般...
若是你不會改機,或是機器不留option讓使用者調整,
那就只能傻傻的這部不搭換一部囉...

幹嘛不如同Boulder這部LP唱頭放大器那樣可以調整?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擴大機頻率響應


上回提到整個音響系統的頻率響應測試結果很糟...
問題是出在?
那先測測擴大機吧,這張頻率響應圖,以擴大機的標準來說...還真差啊...
不過這測試是餵入44.1KHz的數位訊號,所以高頻部份就不用太在意囉~不準...
至少這可以作為參考,擴大機的頻率響應不是整個系統響應的問題根源...

至於DAC?
不用擔心,根本就是一直線~好得很~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音響系統頻率響應



最近用Room EQ Wizard測試音響系統(包含房間)的transfer funciton,
順便也能算出頻率響應,
下面這張是餵進10~22KHz的log sweep sine wave所錄下的左聲道輸出,測試點當然是聆聽位置,至於設備,下次再介紹。
看起來夠糟吧?
轉成頻率響應就是上面那張
在4KHz處,有個誇張的凹陷....
4KHz大約是分頻點的位置...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空間對音響的加持

之前幾處住處,音響總是擺在房間的短邊,聽起來不錯,
搬到這裡,空間極小,喇叭只能擺在長邊,
聲音一直覺得不對勁...

先拿掉超低音,空間太小,駐波太強,根本用不到超低音,
又改了喇叭分音器,又改了CD,還是不夠滿意...
就是覺得有些吵雜,不耐聽...

最近改了擴大機後,
常常一張CD聽過後,又再聽一次!
這些CD我聽過不知道多少次了...過去不曾如此...

又再加上Airport Express,更是幾乎整天都在聽音樂...
已好幾年不曾如此了...

似乎,之前的空間讓音響變得好聽,
換到比較嚴苛的環境,音響的缺點便完全顯現...
擴大機電源不夠紮實,低音會失控,在小空間加上駐波,便是轟轟響...
訊源雜訊多,在小空間聽到的大半是直接音,沒有間接音混入平均化掉這些雜音,聽來就很吵雜...

如此看來,錄音室裡的近距離監聽喇叭實在不簡單...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演奏才是首位,錄音效果也不過是次要吧


絳州大鼓的文案裡,錄音師記錄下當時在戶外錄音的狀況,
因為錄音的廟埕無電源,必須將器材擺在遠處,
調整microphone效果的過程中,錄音師必須來來回回跑來跑去,以及嘶吼著指揮,
如此這般花了一小時後,早已精疲力盡、沙啞無聲了,
終於一切都調整妥當,起風了!
只好降低microphone位置,再調一次,
不盡理想,也只好接受,
但錄音師擔心的不是這些,而是演奏者的心理會因此受影響!
幸好演奏的鼓樂團員熱誠未減,而且演奏的更精彩。

最後,錄音師寫下這句

歸根究底,演奏才是首位,錄音效果也不過是次要吧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嚴肅音樂?

西方一些音樂評論刊物有所謂的嚴肅音樂這個詞,
事實上只包含西方古典樂與Jazz,
這樣看來,似乎所謂的流行樂的從業者,並不嚴肅的對待他們的行業囉?

反過來看,Jazz是嚴肅音樂?也就是說應該嚴肅聽的音樂?
是嗎?Jazz樂手有句話說,如果你不能swing,那實在不配稱為Jazz樂手。
也就是說,你的音樂無法讓人隨之擺動腳步,想跳舞,那你還能稱為Jazz樂手嗎?
這樣的音樂是嚴肅的嗎?
30年代的Jazz,不就是當年的流行樂嗎?
流行樂嚴肅?

再看數百年前,現在所謂的西方古典樂,不就是當年王公貴族的娛樂?
樂師對貴族而言等同於僕役,他們會嚴肅的聽樂師的演奏?
不就有喜歌劇這種東西,這能稱之為嚴肅嗎?

我們都知道,
這二樣所謂的嚴肅音樂,都已經是小眾音樂了...
因為小眾,所以嚴肅 ?
還是因為嚴肅,所以小眾?
或許該說,因為自以為是,脫離群眾,所以成了小眾?最終只能為自己掛個嚴肅的名號來敝帚自珍、自抬身價一番?

會不會哪天,現在所謂的搖滾樂也成了嚴肅音樂?流行樂就是那些rap?
若是有那天,那麼搖滾樂也已死了...
脫離了土壤的花朵,何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