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振幅頻率響應圖嗎?如果還可以,看看這張,
同一對喇叭擺在同一空間同一位置,測量點也不變,差異只是喇叭的角度,那個是高音對向聆聽者的?
16KHz差了7dB啊⋯你花錢買了號稱高音可以唱到20KHz的喇叭,卻在偏離高音軸線的位置上聽?這錢白花了⋯
試問,說喇叭別對著聆聽者擺,到底是啥詭異道理?說來聽聽?
看得懂振幅頻率響應圖嗎?如果還可以,看看這張,
16KHz差了7dB啊⋯你花錢買了號稱高音可以唱到20KHz的喇叭,卻在偏離高音軸線的位置上聽?這錢白花了⋯
試問,說喇叭別對著聆聽者擺,到底是啥詭異道理?說來聽聽?
老題,HiFi音響的最典型狀況--聲音很悶很轟,於是眾人就懷疑高音被空間吃掉了...往往照片一看,整間都是光滑牆面、天坪,是有啥能吃掉高音啊?
簡單想,喇叭發出的高音直接抵達你的耳朵,中間啥都沒有,怎麼會被吸掉?根本就胡扯啊...其實是,倒果為因。
大多數空間為了美觀,往往整間很光滑,全頻段的空間吸音率都很低,但中高頻一定比低頻消散的快,於是一堆低頻累積導致很轟很悶;但音響迷卻倒果為因,以為高音被吸掉,其實是低音消散的太慢;因果錯置,解法怎麼會對勒?這種謬誤幾十年了...要不然怎麼會都沒搞定?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chestra#/media/File:Orquesta_Filarmonica_de_Jalisco.jpg
Wikipedia上提到, 管弦樂團的弦樂五部,比例分別是:
小型樂團:第一小提琴×6,第二小提琴×6,中提琴×4,大提琴×3,低音提琴×2。
中型樂團:第一小提琴×14,第二小提琴×12,中提琴×10,大提琴×8,低音提琴×6,豎琴×1。
大型樂團:第一小提琴×18,第二小提琴×16,中提琴×14,大提琴×12,低音提琴×10,豎琴×2。
高音部最多...再看看一般喇叭,呃...高音最小...這...要想再生交響樂團怎麼行呢...能量不夠吧...
那,如果用一堆高音勒?唱小提琴協奏曲時,你又會發現,那把小提琴的音像怎麼...弦聲不是一絲而是一面哪...
唉...所以說,根本問題在於想用一對喇叭再生各式各樣所有類型的音樂,根本妄想啊...
喔,還有一招,用號角!能發出的能量遠高於中音、低音單體!
喔,你知道為何高音單體很少用二、三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