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DRC multi-rate發展過程

決定DRCFilter整個移轉到DRCXover,單一版本好維護。


這次是為了indievox開始賣24bits/96KHz音樂,支持本土音樂創作,貓窩也來弄96KHz的DRC。
目前DRCXover可以跑44.1K, 48K, 88.2K, 96K, 176.4K, 192K,這些應該夠了,384K太誇張了...錄音師少有人錄192K,頂多96K,48K該最多;
若是現場錄音,一堆microphone,sampling rate搞個double,資料量就double,倘若運氣不好,電腦太忙,掉個一筆資料,就慘了!總不能整個樂團重來一次吧?

這部份的UI嘛,一眼便知,
對iTunes這類的絕大多數軟體,該手動指定頻率,就用"鎖定";
對JRiver Media Center這類會隨著音樂檔案的sampling rate設定輸出設備的軟體,就用另一個,DRCXover會偵測JRiver設定的頻率,據以設定自己的工作頻率;
這當然該是44.1對44.1,96對96;
倘若冒出個手上沒有DRC參數的頻率,例如很少人用的176.4K,那就得轉換,這通常會是挑手上最高的頻率,也可以指定。

另外,增加個可以選擇順便叫起來的播放軟體,之前都是iTunes,要搞多種頻率,那就得用JRiver之類的。

這版本剛改完,大略測過沒啥問題,但,這只做了一半,真正麻煩的是產生DRC參數的工具啊...
得要每個頻率做一套,很累...
之前44.1K每次調參數都要耗近一小時,搞96K至少會是二倍!我想該會是四倍...這就累了...

喔,Xover指crossover,跑DSP分頻用的。台中廖老哥那套便是。

軟體整理的差不多了,
來看看44.1KHz vs 96KHz,先看看整個系統的impulse response,

顯然96KHz細緻很多吧?
再看最後產生的DRC校正檔,
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呢,96KHz傳達較多的細節。

那,聽來如何?
以Pink Floyd這張為例,我手上有44.1/16與96/24二版本,
96/24顯然音場高深遠的多,44.1/16就縮了...扁平...
這不見得是96與44.1之差,24與16bits差影響應該更大,這部份差了256倍勒~

再來個實驗,44.1轉成96聽如何?
沒比較好...有點糊...任何轉換都會損失些細節,除非不得已,別搞這種轉換。
先聲明,我用的轉換是最陽春的,換好一些的轉換程式該會改善點,但總是有極限,反正我要搞的是多種頻率,而非單一頻率,因此就不花心思在此啦。

喔,前兩天的96K版本聽來就是覺得不太對...有點壓抑...
抓出過程中各段運算結果來檢查,嗯...filter太短了,該等比放大,
果然癥結點就在此哪,搞定。
那是差多少?filter差0.2秒而已,人耳真是敏感啊...
剛改好DRC,ATC SCM7暫借給Frank,接上一年多沒聽的FB1,
聽這張真動人哪...音場深遠,極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