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以DigiLog的空間為例

前兩天去DigiLog走走,
http://digilog.tw/lab/space
嗯...
實在很難理解為何這種空間樣式會流行於音樂圈...
牆上疏疏落落擺幾塊吸音板是啥道理?
為何要那樣擺法?這樣就夠了嗎?
顯然不夠,身處其中對話的回音還是很重,殘響超過0.5秒;
為何要用那種材料?
說實話,人家那樣做,我就照做...

再提一次,吸音材料只能吸收經過它的音波,並不會將音波拉過去吸掉,
因此,面積是個絕對因素!
面積夠大,才能快速吸收壓低殘響量!
六個面至少一半該是吸音材,以這種studio用途,全滿也無妨。

那,該用啥材料?
便宜又好取得的,就是布。
以布簾形式還能利用摺吸收更低的頻率,例如3m寬,用6m長的布;
布簾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調整面積,必要時可以藉以控制殘響量;
此外,好清洗,顏色又多。
再來,調整喇叭與聆聽位置,不知為何,studio總是這麼擺...(我只見過Johnson不是)
要壓低空間效應,喇叭與人要離牆面盡量遠,擺在房間的中央位置比較好,
左右側牆一次反射點要盡量加強吸音。

或許一般喇叭貼牆是為了省空間,拉到中央就浪費一大塊空間了...
不見得,喇叭後面與牆面間可作為置物空間,擺上滿滿的櫃子,能順便利用其中的物體吸收低頻,聲音會更乾淨。
當然啦,最好沒櫃門,以免共振,反射也低,
可用布簾當櫃門遮掩,美觀又吸音。

還有,讓喇叭站穩好嗎?
不知為何,樂手們總是讓喇叭晃來晃去,
想想看,邊彈吉他邊快速晃動聲音會如何?糊啊...
喇叭站的穩,聲音才乾淨精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