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因為byang在討論喇叭的低頻延伸而寫的,當時他的問題是,在他家測得的喇叭低頻延伸是器材本身的實力還是空間效應大些?
先來看看上回去他家測的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左聲道大約45Hz開始衰減,右聲道大約55Hz,
當然,這圖絕對是空間加持的結果,否則二聲道豈會差10Hz那麼多?(對這麼低頻率來說,真的很多)
別說35Hz,就算是250Hz波長也有1.36m,這也比喇叭單體離地板的距離大啊;
而喇叭離牆/地板/天花板的距離總是比離你的耳朵近,因此,你根本無法聽到一個完整的250Hz波,
由喇叭發出的音波傳到你的耳朵還不到一個波時,牆/地板/天花板造成的間接音就已經疊到直接音上了...
來看看上回測得的瀑布圖,這可以看出不同頻率的變化過程,上:左,下:右
左聲道看來直接音在50Hz處最高,往極低頻衰減,
這是發一個猝發音後看到的狀況,前面那張振幅頻率響應則是發連續的音波所得的,
換句話說,拿這張複製很多份,每隔一個週期(1/頻率)擺一張後疊在一起就成了上面那張。
那,由這圖我們可以說這喇叭在無響室中一定有-3dB@50Hz的實力嗎?
不行,因為這是在聆聽位置測的,很難藉由一些運算手法排除空間影響。
看右聲道同個頻段就可以理解這點,
右聲道在這頻段直接音竟然大凹!為何?同一對喇叭啊?
當然還是空間影響,凹陷的中心點約50Hz,波長6.8m,若有個50Hz間接音與直接音行程差6.8m,就會造成這狀況,
振幅最低點會發生在1/50s等於20ms,圖面上正能看出這點。
A喇叭在無響室有-6dB@50Hz的實力,與B喇叭在無響室有-6dB@40Hz的實力,
擺進同一個空間同一個位置,B的低頻延伸就一定比A好嗎?
其實也沒有絕對,這還得看喇叭設計,正面發聲 vs 側面發聲受空間的影響就不同,
就算都是正面發聲,都是密閉式,喇叭單體離地距離若是不同,結果也不同...
逆過來想,
空間影響那麼大,何須計較喇叭低頻延伸差個5Hz?
說不定低頻延伸比較好的那個,擺在你的空間反倒差勒~
而且,廠商也不會告訴你那數字他是怎麼測的,有沒有經過smooth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