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原來烏克麗麗並非源自夏威夷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51
烏克麗麗也是一樣,即便現在已被融入於太平洋各島嶼的音樂文化中,島民們並非只是被動地接受它而已。2009年我到斐濟村落出短期田野,在與村民閒聊時談到烏克麗麗,他們說這裡也有一把。拿出來後,只見琴上只有三條弦,第四條已斷掉。我遺憾地說,怎麼壞掉了呢?他們則不懂為何我會這樣講。拿起琴來,三條弦照樣成曲。之後我才很慚愧地發現這是斐濟烏克麗麗調音的方式:將第四弦剪斷,前三弦調成A-C-E。在我求學的城市裡,很幸運地有一個小小的海外太平洋島民社群。某次聚會上,薩摩亞主人彈著烏克麗麗娛樂客人,吉里巴斯人接著接下這小樂器後,第一件事情便是調成他們島嶼的音調。在東玻里尼西亞則有「大溪地烏克麗麗」這樣特殊的在地發明,弦有八條,且沒音箱。調音是標準烏克麗麗G-C-E-A的複弦版,但中間的C與E高八度,使其聲音更高更細,善於表現「顫音」以及「輪指法」的美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