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mackroc是老先覺級的資深樂迷,收藏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程度,單是開唱的器材陣仗就夠複雜,
我去拜訪時,開唱的是Altec A5,外加Jensen RP320超高音,再以JBL4345充當超低音,而A5的中低音部分其實也不是原廠單體,暫時以一對JBL單體頂替。
四路分頻怎麼做呢?
用一隻三路的主動分頻機(就是中間那隻滿是轉鈕的,記得是Pioneer...)加上4345的低通組合而成,
喔,左邊那Yamaha D2040還沒開唱勒...
先來談談超高音吧(之前發表在此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threadid=20449600&pagenumber=0 )
原本超高音是擺在A5號角正下方,就在中低音箱前緣,
測得impulse response相當怪異,
怎麼會有比直接音還高的間接音呢?
改看1ms以內的振幅頻率響應
耶?高音單體沒跟上來?
喔,了解,位置不對啦~
超高音與高音發聲位置離聆聽位置的距離不同,導致超高音先到,高音後到,impulse response後面那根是高音發出的直接音啦~
換個位置,拉遠些,
照說該擺在高音壓縮驅動器上面,但會被號角擋住,只好勉強擺在角落。
再測一次
這不就好多了?
與移動前比較看看
再看看最初的設定有無超高音的比較
紅色(有超高音)往左移動(提前)就與藍色相同囉~
可見得確實是時間軸問題。
這張是最後的設定高頻瀑布圖
很明顯高頻先出來,中低頻慢一步,
展現在振幅頻率響應上就是梳形濾波效應
看看最後的整體振幅頻率響應再測一次
這不就好多了?
與移動前比較看看
時間差大約0.8ms,等於27cm行程差,符合實際移動量。
振幅頻頻響應就接的起來了。再看看最初的設定有無超高音的比較
紅色(有超高音)往左移動(提前)就與藍色相同囉~
可見得確實是時間軸問題。
這張是最後的設定高頻瀑布圖
很明顯高頻先出來,中低頻慢一步,
展現在振幅頻率響應上就是梳形濾波效應
由低往高緩降,還不差,低頻還可以再低些,不過那天懶得調了(半夜十點才去...)
其實中低頻也沒接好...
都交給DRC處理...
既然是四路主動分頻,那也得要四隻stereo擴大機,
既然是四路主動分頻,那也得要四隻stereo擴大機,
測量時很妙,二側的間接照明燈不住的共振,此起彼落,交相唱和啊...
這是錄音檔的spectrogram
右側那三個大圈內就是共振激發的各頻段諧振。
後來主人家以擴散板頂著應付這問題。
順道看圖上左側那四個小圈,30、60、120、180Hz,看來是交流哼聲,貫穿整個頻段,管機嘛...搭上高效率喇叭難免...
這麼大的空間的特性如何?來看看impulse response
左側那個圈內該是座椅前的矮桌造成,接著隔了很久,才又有比較明顯的間接音,
空間大,座椅又離背牆近2m,便會如此。
大空間比較好聽,就是這道理。
來看實際上人耳比較敏感的中低頻
除了13ms那群之外,其他都很低,空間大又離牆遠就是佔這個便宜;
13ms那群可能是聆聽位置背牆造成的間接音。
由以上二張圖,如何改善這空間?
我會建議先移除座位前的矮桌(這是最普遍的問題...一般人擺在客廳那敢去動那張桌呢...nzmackroc這是自己專用的音響空間,高興怎麼動就怎麼動啊~),
再於聆聽位置背牆加上吸音或擴散,那加上的材料的作用頻段呢?
這該看瀑布圖,中頻段
二聲道類似,但左聲道嚴重的多,最嚴重的頻段在1.6K~2KHz之間,一直往下延伸到600Hz左右,甚至更低。
因此以一般約12cm深的擴散板應該能壓低不少,其實單是用厚打摺布簾也該有相當的效果,至少最嚴重那段應該能大幅吸收,只是背後吸音重比較容易聽來覺得悶了些...
再看低頻
緩緩消散,拖很久,一波波間隔比較大,這就是空間大的缺點囉~
看瀑布圖更明顯
極低頻振幅本就不算高,消散的速度更是慢...
這是因為空間大,音波一來一回往復耗費的時間長,被牆面吸收的次數少;
由另一個觀點便是大空間的低頻振幅頻率響應可以延伸的比較低,但這可不是乾淨或者說沉的低頻勒...
看振幅頻率響應低頻段,
右聲道(藍)似乎不錯,延伸的相當低,
但若是看瀑布圖
第一波由100Hz就陡降,振幅頻率響應上那25Hz的峰值,其實是累加上後面拖著那段尾巴的結果...
換句話說,聽慢速的管風琴不容易聽出問題,但,聽快速的bass撥彈與爆炸聲就會顯得慢。
最後來看看那對WATT + Puppy,主人家說
照片中的WATT Puppy曾過鹹水陪我在紐西蘭呆10年,告老還鄉已全身脫皮!我不解WILSON防繞射為何要用泡棉,老如AR及DUNKEN都早用羊毛氈了,最毛的是換原廠泡棉簡直是搶錢!我就用手指慢慢推,配除膠水,硬是把原鋼琴烤漆還原,光可鑑人!高音再圍以羊毛氈,如此就青春永駐了!
新一代的W/P跟我換我都不要!客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