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Project Altec A5 -- DSP分頻

這兩天又在研究DSP分頻,這是預計的分頻,
 中低相位差180度,

中高也是,
因此中音單體極性反接即可。
當然,實際上接線還是正接,DSP反相即可。

來看看整體組合的模擬結果,
紅:中音正接,藍:中音反接,
振幅差遠了吧?
藍振幅上下差異約1.5dB,紅就很慘,超過18dB,

相位也扭曲的很嚴重,
振幅與相位其實互相依存,振幅改變總是會伴隨相位改變,反之亦然。
藍由750Hz分頻點緩緩偏移到-180度,紅偏過來又偏過去。

包含filter一起看,
這便是相位的魔術啦~

來看看低音與中音,
 藍:低音單體測量,紅:中音單體測量,另外兩條當然是分頻filter,


結果是:
藍:低音過filter,紅:中音過filter,綠:二者疊合,還不錯吧?
能疊的這麼漂亮嘛,是因為二者在分頻點的相位相當接近,
分頻斜率又高,分頻點外影響小。

實測呢?
低音,紅:單體無分頻,桃紅:分頻filter,綠:模擬分頻後單體輸出, 藍:實測單體輸出,
模擬與實測相當接近吧?
相位亦然
    
注意,測量分頻之後的microphone位置與測量單體無分頻不同,
單測單體,mic正對單體軸線就行,但要測分頻,也二路合成效果,mic得擺在二個單體之間的軸線上,模擬與實測的誤差或許由此而來。

再看中音,紅:單體無分頻,桃紅:分頻filter,綠:模擬分頻後單體輸出, 藍:實測單體輸出,
也是模擬與實測幾乎相同,可以確定模擬很準,是可行的手法。
二聲道合成,綠:低音分頻後輸出,藍:中音分頻後輸出,桃紅:模擬輸出,紅:低音+中音實際輸出,
模擬與實際差異不大,其中有部分是高音振幅並未調到與模擬時相同(得要再加2dB),
這是為了取平均振幅較平直,
當然也是因為有DRC可以修正那350Hz,才做此打算。

看細部,高頻如設定的7K陡降,
中頻約+-4.5dB,
低頻約35Hz -4.5dB,
相位,高頻段多在-180度,

中頻段緩緩變化,
低頻段很平緩,
 整體,由180度緩緩偏移到1.5KHz後維持一段在-180度直到分頻點7KHz。
實際聆聽呢?還真是不錯,非常輕鬆自然,
遺憾的是高音號角還是有共振聲,雖然加上一些補土強化,還是聽的出來...

看來,得改用311號角囉...

那,中高頻段打算怎麼做?
中音分到7KHz(桃紅),超高音分在5KHz(綠),
 這是分頻後結果,
 二者在交疊的6KHz左右相位很接近。
最後組合
單看結果
中低頻段上下變化不大,相當好,剩下的就交給DRC修囉~
相位變化也很平緩, 2Hz以上特別好。

振幅細部

 相位細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