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中常會刻意錄下演出空間的回音,這讓我們聆聽時有著如臨現場感受,這回音換個詞稱之為殘響,聲音在空間中迴盪緩緩消散的過程;
而且有標準定義,例如RT60,衰減到剩下-60dB的時間。
如果某個演出場地RT60是0.4秒,那麼演奏的每個音都會在這空間迴盪0.4秒才會低到-60dB這程度,在這空間錄音,也會記錄下這0.4秒的回音;
倘若我們以喇叭在另一個也是RT60 0.4秒的空間再生那錄音呢?這喇叭發出的聲音也會在這空間內迴盪0.4秒以上,
那麼錄音裡的一個極短促的音經由這喇叭再生,
我們在時間0s聽到這個音,
在時間0.4s還能聽到錄音裡的回音,同時,我們又會聽到喇叭所在空間的回音,那個0s時發出的聲音在0.4s還在迴盪中...
而且,喇叭在0.1s, 0.2s, 0.3s發出的聲音也還在繼續迴盪中...
錄音空間的回音,加上喇叭空間的回音,那個回音都呈現這二個空間個別的特色,二者總和,你聽到了啥?不就是亂七八糟?
到底你是想聽錄音空間的回音好讓你如臨現場?還是想聽喇叭空間的回音讓你回到現實知道你是在喇叭前面聽唱片?
搞音響的空間可以照搞音樂廳的手法搞嗎?更何況,所謂的音樂廳多半是為了那些不插電的自然樂器而設計,用這種法搞音響空間而且聽插電樂器合理嗎?
把音響空間搞成音樂廳般殘響很長,只適合聽很乾的錄音,那種在錄音室錄下,幾乎沒有空間回音的錄音,這種錄音經由音響唱出來,就像是把樂器抓到音響所在的空間演奏;
注意到沒,音響迷很喜歡的那些很簡單編制的唱片,有一大半都是這類;
搞這招就不是如臨現場,而是現場如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