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聲學 vs 音樂速度

讀"如何從唱片聽門道",

演出的時候,他的速度可能會受到演出場地的聲學效果影響,例如:
在教堂會讓音樂更慢而且平穩些,
在聲音較乾的錄音室則會以加速讓音樂更快些。

當過兵就知道,大部隊集結訓話時,
下個口令得拖很長,否則前後音混在一起會亂七八糟...
音速只有每秒340公尺嘛...

曾讀到一篇,提到台南市文化中心整出個小劇場,劇場當然有重重布幕;
曾有弦樂在其中演出,說非常吃力,音量放不大...
這便是空間殘響的效應,拉長線的弦樂搭上殘響長的空間正合適,聲音會豐富許多;
若是在吸音重的劇場裡,那就會顯得太乾了。


反過來想,若是鼓樂呢?
那就該在吸音重的空間,否則轟死人...

那們音樂再生呢?
若你愛聽弦樂,那麼空間殘響長些無妨,
若你愛聽Jazz或pop,那還是殘響短些比較清晰。

反過來想,若是你的空間殘響長,那聽啥都會顯得慢...
同樣的,若是你的器材速度慢(通常喇叭在這部份問題最大),那聽啥都不會太清晰...

之前提過的例子,Mutter那張名作
裡的卡門幻想曲第五段,主奏小提琴非常快,後面的樂團弦樂部也是飛快啊!
聽的出來嗎?

去年試著改E-MU 0404 USB時,一聽這曲,就確定S/PDIF介面在這點上完全被async USB擊敗!
為何?
S/PDIF會引入一些jitter,jitter這個詞就是指抖動,像是一個人往前走卻忽快忽慢,看起來就不怎麼快。

再加上DRC更快!
DRC修正impulse response,壓低空間間接音(這就是慢了半拍的扭曲過的音樂),
還原音樂本色,當然就顯得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