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音樂人豈止聽不出音質,甚至還記不得歌詞勒~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TOP&i=TXT20160803152730XVI

在我的音樂欣賞生活中,一直自認有幾個痛腳:一是對「歌詞」的記憶貧弱、二是對「音質」的感受力低落。雖然未經嚴謹的大規模調查,但後來在一些場合,與音樂學/作曲領域相關的學院友人討論,我也發現有一定比例的人有一樣的感覺。回顧自己學習音樂的經驗,我們推想,這或許跟學習作曲與樂理的過程中,某些訓練所含有的抽象特質相關。
...
...
在學習和聲、對位等音樂理論的訓練中,作曲家的內在將大量累積音程、和聲、調性等,透過抽象化的歸納分析,把實際演出將聽到的音符,在腦中重製一個聽覺資料庫。
這個資料庫的內容,雖然可以映射至現實中的聽覺體驗,但本身仍是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理型」。舉例來說,這個資料庫中的Sol,並不是哪一個特定頻率、哪一個特定音質的Sol,而是所有具有Sol性質之音符的集合。即便是管弦樂法中的某個音色,它也不是特定哪一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而是抽象的樂器集體發出的聲音。
因為這個腦中的資料庫,早期作曲家創作時,雖多少依靠樂器的反饋輔助,但基本上都具備可以寫譜創作的能力,同時,也能單純依靠讀譜而「聽」到音樂。這個資料庫愈完整、作曲家對它的掌握愈嫻熟,譜上的音樂與理應奏出的音樂就愈精準
所以說,音樂創作/演奏是一回事,錄音/唱片製作是另一回事,音樂人還是別自己搞吧。

嗯...電子工程師能不能說看電路就知道音響的聲音如何?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