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Bob Dynlan得到諾貝爾獎後的相關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849

http://pansci.asia/archives/flash/107483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建置的生物醫學資料庫 MEDLINE 中,巴布狄倫的創作可能就被引用了近 727 次 。作者最後判定有 213 則參考文獻明確引用自巴布狄倫的作品,其中他的抗議名曲<變革的時代>(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則是最常被研究員借去放在文章標題。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018-culture-nobel-literature2016-america/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5923


http://youtu.be/Hu9dpyk8n00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bob-dylan-and-tufu
眾所周知,Bob Dylan的藝術基礎,是對於美國白人民謠與黑人藍調的創造性臨摹。與Bob Dylan同世代的文化研究者李維斯.海德(Lewis Hyde)統計,1961-63年間他有50首作品是對美國精典民謠的再詮釋,占當時作品量的三分之二。
...
...
到了《Modern Times》專輯,Bob Dylan卸除了意識形態負擔與形式焦慮,此時他對於民謠資產的再利用手法,舒緩中益趨精妙。專輯10首歌中,有明顯再創作痕跡的多達9首,不過已非早期針對一首曲調的單純操練。
此時他的境界已臻信手捻來,大多只取擷前人作品的一小部份詞、副歌、主奏吉他或貝斯的旋律──如早期的咆勃(bebop)爵士樂手所做過的,加以變化、揉和、發展,甚至加入自家以前作品中的某些元素,或在一首多人演繹過的曲子中摻進新的玩法,像是生化科學家,只要從生物體中取出單細胞或基因,便能培養出活躍的演化新種。他的腦子像一間內容龐雜的傳統音樂檔案館,他蹲踞、悠遊其中,或編輯或挪用或轉植,得心應手。

Bob Dylan 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謝辭
http://blog.roodo.com/honeypie/archives/60115178.html

我從來沒有時間自問一句:「我的歌是文學嗎?」
所以,非常感謝瑞典學院,不但花時間思考了這個問題,並且最終提供了如此美好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