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Sondigo Sirocco 5.1聲道WiFi audio bridge
http://www.sondigo.com/sirocco/overview
5.1聲道!
用的是驊訊的audio driver,
不知道有沒有各聲道delay設定?
似乎沒有...而是用virtual speaker shifter這種東西調整...
嗯...很PC的用法...
該是驊訊搞出來的...這樣的聲音有可能達到所謂的audiophile等級?
Sondigo是哪來的?加拿大...
怪怪...怎麼不是台灣公司先做出這種東西來?用的還是台灣公司的solution勒...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小型單聲道後級?
http://audio.u-car.com.tw/detail.asp?articleid=1036&typeid=2
這點子似乎不錯...
但是,多聲道喇叭每隻的大小大多不同,
前左右最大,中間略小,側面與後面都小,
所需要的擴大機也大大小小不同,
用同樣的後級似乎不太通...
還是,也得要做個二、三款大大小小的單聲道後級?
這點子似乎不錯...
但是,多聲道喇叭每隻的大小大多不同,
前左右最大,中間略小,側面與後面都小,
所需要的擴大機也大大小小不同,
用同樣的後級似乎不太通...
還是,也得要做個二、三款大大小小的單聲道後級?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live vs stereo
HiFi音響往往追求所謂的音場,企圖藉由二隻喇叭還原錄音現場時的模樣,
然而,絕大多數錄音,卻都不是由一對stereo microphone錄製,
而是多隻microphone錄成許多track,再由錄音師組合、調整而成,
所得的結果,自然不可能是錄音現場的樣貌,該是錄音師想呈現出的樣貌...
而一些live錄音,為了表現live的效果,
原本該呈現舞台樣貌的stereo訊號,會混入觀眾的聲音,
若以傳真/音場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對...
或許,這時,多聲道,才是真正的適合的播放方式,
讓觀眾的聲音,由後置聲道出現,讓聽者如坐觀眾席中。
另一個狀況是,在非錄音室的錄音,
會有些空間殘響,這種效果往往很容易讓人有如臨現場之感。
倘若以後置聲道播放後方的殘響,想必更引人入勝...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多聲道更自然?
音響論壇242期裡提到BIS唱片的製作人說:
“對耳朵來說,多聲道的呈現方式才是自然的。”
這倒是沒錯...
在上一期裡以非常高的評價提到Pioneer SC-LX90環繞擴大機
能輕易的以四聲道錄音“重現現場”
SACD及DVD-Audio出現後,雖然說有多聲道功能,然而,誰用了?
多聲道錄音成本想必比雙聲道來的高,唱片量自然少。
而多聲道音響系統更是比雙聲道來的貴,總不能隨便抓三隻喇叭湊上去就行吧?
那部Pioneer SC-LX90雖說是環繞擴大機,但要價也要二十幾萬哪~
再加上喇叭,豈不是比起雙聲道系統要多個三十萬...
整套勒?哇~近百萬...
唉,看來多聲道再好,我也沒福份享受...
又,剛才提到那個唱片製作人說:
現代音樂(當然是指西方的)因為有較多刺激成份(聽聽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錄音就知道),以往兩聲道路音通常無法真實呈現空間訊息,樂器聲響較為直接刺耳,樂迷的聆聽意願就會降低。使用多聲到錄音則可呈現更接近現場的演奏氛圍,化解樂器的刺耳壓迫感,低頻的呈現也更自然。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