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關於"響吧!上低音號"的"三日月之舞"

 小說中這麼寫:

三日月之舞的特色在于一開始的小號主旋律與後半段的低音部分。粗管上低音號、低音號、低音大提琴……平常屬于後勤部隊、一向不引人注目的樂器,只有這個時候將沐浴在聚光燈下。這首曲子讓低音在整首樂曲中有很多表現的機會,尤其是上低音號的樂譜,更是令人眼花撩亂。沒有太長的休止符,扣掉一開始小號的主旋律部分,幾乎是從頭吹到尾。指定曲采五首中任選一首的機制,和其他四首比起來,這首曲子具有壓倒性的難度,而且又很長。說得不客氣一點,這所學校還配不上曲子的水准。

作者訪談中這麼說

最讓我感動的是文中的音樂變成了現實,連我虛構的“三日月之舞”他們都幫我給編出來了。我寫的時候當然是沒想過這首曲子到底是怎樣的,這個我是非常感激(可怕的京阿尼~~)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響吧!上低音號 莉茲與青鳥排練

https://youtu.be/-Fb9fpvpmcc?t=280

第五卷第三章莉茲與青鳥排練

瀧看向霙,霙輕輕含住哨片。第三樂章《因愛訣別》表達了知道少女真身的利茲苦惱的日子。貫穿第二樂章最後的寂靜雙簧管solo從中突出。在聽到第一個音的時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複雜的指法沒有絲毫停頓,如歌聲的旋律纖細的同時帶有堅定的力度。濃縮的感情一下子壓倒室內的空氣。如同無形的錘子,久美子覺得頭發一陣發暈,意識本能被那聲音吸引過去。而木管的伴奏此時則完全黯然失色,腦中只剩下雙簧管的聲音。

  胸口一陣苦楚,久美子不禁發出歎息,視野一陣模糊眼睛發熱。霙用音樂塑造了屬于她自己的世界。就算長笛也開始了solo,但進入久美子耳朵的,只有雙簧管。

  就算不願和利茲分開想永遠和利茲在一起,青鳥最後還是聽從了利茲的話。要問原因,就是青鳥愛著利茲。湧上來的悲傷寂寞就算不說出口也無所謂,只要對方幸福便心滿意足了。張開翅膀,代表幸福的青鳥從利茲身邊離開飛向了藍天

  充滿悲哀的雙簧管把周圍的聲音抹去,就算音量不大,現在能聽到的就只有雙簧管的聲音。長笛的solo不知何時消失了,往旁看去希美眼中滴落大滴眼淚。雖然她的嘴仍抵在長笛上,但吹奏停止了。其他樂器也被霙打亂了步伐,曲子完全崩潰了。然而集中精力的霙沒有注意到周圍的異樣,聲音魄力漸漸加大。她沒有注意到長笛停下,伴奏崩塌。手指舞動,直到休止符拉出長長的一音。看到霙終于吹完,瀧精疲力竭般放下手腕。他的前發因為汗水粘在了額頭上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蜜蜂與遠雷 -- 恩田陸

https://www.booklife.com.tw/club_rwd/notes_detail.php?get=did-231
另一個有意思的人設,是二十八歲的最高齡參賽者明石。相對於出身富裕的少爺、小姐,他家庭小康,因為年少時展現音樂天分,祖母用自己涓滴的儲蓄為他買了二手平臺鋼琴,放在祖傳養蠶室改建的倉庫讓他練習。大學進了音樂學院,畢業後卻無法靠演奏為生,只得進入大型樂器行工作,然後結婚生子。妻子滿智子是他的高中同學,當初因為能和音樂王子交往,羨煞了所有閨蜜,但王子長大卻成了平凡的上班族,奪目光輝不再,滿智子也不時成為閨蜜調侃的對象……這樣一個幾乎沒有時間練琴,卻仍想為自己的夢想留下最後紀念的參賽者,迎戰一群天才少年少女,會有怎樣的結局?相對豐富多元的人生經歷,又將怎樣影響他對樂曲的詮釋,造成怎樣的攪動?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兩忘煙水裡


https://youtu.be/hVzQZ1O4i1E

金庸走了...
不知金庸的小說你看的是啥?我看的是人情事故,三不五時就拿出來舉例,
君不見音響迷之間高來高去不正像是武林大會?


https://youtu.be/y7RSUG1zib0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都是市場考量

攻殼機動隊為何會由漫畫拍成動畫又拍成電影呢?
先反問,喜愛動畫版的你看過漫畫版嗎?
再問,金庸那幾部長篇武俠你覺得有那部電影、戲劇有演出小說的1/3呢?
一切都是市場考量啊...
可悲的是,越是淺薄的形式市場越大啊...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以音樂的方式寫小說 -- 村上春樹

http://news.readmoo.com/2016/05/06/160506-haruki-murakami-music/?utm_source=FB&utm_medium=post&utm_campaign=0506_%E9%9F%B3%E6%A8%82%E4%B8%8D%E5%8F%AA%E6%98%AF%E9%9F%B3%E6%A8%82%E2%94%80%E2%94%80%E5%AE%83%E6%98%AF%E8%A8%98%E6%86%B6%E8%BC%89%E9%AB%94%E3%80%81%E5%B0%8F%E8%AA%AA%E6%A0%BC%E5%BC%8F%EF%BC%8C%E4%BB%A5%E5%8F%8A%E6%9D%91%E4%B8%8A%E6%98%A5%E6%A8%B9

村上春樹解釋,他小說的寫法幾乎是從音樂學來的。他從音樂學到節奏,理解小說要有確實的節奏,人們才會讀下去。而節奏的是旋律,那就就是精確的語言排列,隨著是協調,就是要有「支持語言的內在的心的聲音」,接著是即興演奏,故事會自己湧現出來,他只要趁流勢就行了。最後完成作品,就像演奏完成般,到達某種新的、有意義地方的興奮感,如果順利,可以跟讀者/聽眾共享浮上來的高昂氣氛。
「如果我沒有這樣著迷於音樂的話,我不可能會成為小說家。」村上春樹如是說。他迄今仍不斷從傑出音樂,學習寫小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