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規範限制範圍,以便讓設計者知道能發揮的空間有多大。
這問題,其實就是,喇叭該長怎樣?
一般說到喇叭,印象總是個方箱子,
喇叭真的該長這樣?
若是以技術觀點來看,什麼是喇叭的必要?什麼是非必要?
簡化起見,只先談錐盆動圈式單體。
箱子並非必要,可以做成無限障板式,那等於是嵌入牆中;
也可以是必要,為了加強低頻;
先不談無限障板式,還是以有箱身的設計來看。
那,該是個方箱子?
沒這回事,方箱子只是因為加工容易,標準化容易而已,
喇叭需要的只是個共振箱,正如提琴並不長成個方箱子,容積對就行了,
方箱子反倒容易有共振問題。
而且,需要共振箱的只是低音,中高音並不需要共振箱,
但需要障板,以免後方的聲音也傳出來。
這障板,當然是指無限障板,這,也超出我們討論的範圍,
所以還是需要個箱子,讓背波不傳出來。
當然也不必是個方箱子,甚至不用算容積。
只是箱子又會出另一個問題,背波會在箱內來回震盪,進而影響震膜的運動,
且震膜推動密閉箱中的空氣也等於一個負載,也會影響震膜運動。
這對低、中、高音都會有同樣的影響。
最好能夠消除背波在箱中的能量。
這樣一討論,耶...這不就是B&W鸚鵡螺的設計?
一個劃時代的設計,其實不過是回歸原點而已哪~
我們所熟悉的喇叭的長相,反倒是一開始就妥協、變形後的產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