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DRC校正--Stanley系統振幅頻率響應


這是Stanley家的測試與simulation結果,
藍色是原始的振幅頻率響應,1/3 octave smooth;
另外二條則是校正後simulation結果,1/6 octave smooth;
目標響應是40Hz以上依照聆聽室最佳響應略微衰減。

他家的環境與我的非常近似,房間尺寸與喇叭大小都差不多,
喇叭擺法也近似,不過他擺的比較偏中間,二隻之間距離較近,
空間中的桌椅也比較多。

原始訊號的最強的駐波也是最低頻在40Hz左右,這是由空間的最長軸限制住的。
高頻在6K以上便開始掉,這該是ATC喇叭的特點。
simulation結果可以拉得蠻平直,實際聽起來確實高音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不過時間不多,沒能多試聽。

這是右聲道,駐波非常嚴重,喇叭擺的比較靠牆角的關係。

左右聲道在1.5K~2KHz間都有顯著的衰減,可能是crossover點。
450~1.2KHz都相當突出,或許這也是ATC喇叭給人中頻較厚實的感覺的原因。
右聲道在60~450Hz衰減的相當嚴重,可能是聆聽位置左側一公尺處一道短牆的關係。

這次的測試加上我這邊的測試,
顯現以臺灣常見的小公寓客廳的尺寸,總是會有嚴重的40~50Hz左右的駐波,
往往比中頻還高6dB以上,甚至可以達到12dB,
這種環境下的音樂必然嚴重的被扭曲,音量幾乎無法開大,細節自然嚴重的喪失,
要談平衡的音樂,難矣...

這樣的環境,縱使用上如Stanley一般,總價數十萬的音響,也是沒輒。
採用DRC,或許會有些缺點,但至少可以得到相當平衡的聲音,
而且,成本,可能是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