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audio用的是上回提過的那套24bits/176.4KHz非傳統式的CD player PerfectWave(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09/02/ps-audiocd.html),
GamuT用的是前後級amp和喇叭。
房間小小的,大概只有六坪大,喇叭擺在約1/3處,
我坐在偏一邊,幾乎快到右聲道的正前方,
聽的是一段爵士套鼓的CD,注意,是CD,不是啥更高解析度的錄音,
竟然所有的鼓聲的位置一清二楚,那實體感根本就是歷歷在目!
甚至空間迴響也自然清晰到就差一點我就能聽出那空間的樣子了~
那音場之深、之明顯、之清楚,實在嚇人...
而且動態凌厲非凡,實在打破我對這類造型喇叭的經驗,
卻又毫無任何些微的吵雜刺耳之感...
說真的,這真是這麼多年來,我所聽過的重播音樂,最接近真實現場的一次!
接著聽的是一段簡單的中樂伴奏幾乎是清唱的吟唱,
這錄音該不是如蔡琴機遇裡那種近距離的方式,而是如同人站在三公尺外低吟一般,
非常自然,那吟唱類似文人的吟詩,卻能讓我聽得興味盎然,
自然哪,光是這點就勝過一切了。
再來是一段交響樂,還是老話,自然!
輕輕鬆鬆,完全不需要放大音量,便覺得所有樂器的形體、位置都非常清楚,很輕易的就聽出整個交響樂團的各樂器部位置,
展場上的其他家,無一能達到這程度。深度根本就出不來...
不過,這錄音也顯示出這系統的缺點,
高音能量不夠...弦樂厚度不夠,也黯淡了點。畢竟那個動圈式的高音單體還是有其極限,
展場中TAD那隻小喇叭的弦樂真實感就好上一大截;
Avantgarde的Duo以及MBL 101 X-treme的高頻能量也強多了;
我聽的更多的,小柯的號角,當然更是如此,弦樂真實太多。
物理理論在實際上確實獲得驗證,理論較佳的設計確實也達到較佳的結果。
這又回過來想,這系統聽鼓樂時動態很大是怎麼回事?是喇叭很行?
事實上,當時聽的音量並不大啊~
但,人感覺動態,是指相對音量大小,也就是對比,而不是指音量的絕對值,
動態大,表示聲音的變化大。
當時最大音量不大,反過來說,音量最小時也很小,因此才會覺得動態大。
我想,這該是因為訊源的關係,
PS audio 這套PerfectWave是24bits/176.4kHz的DAC,還特別針對jitter處理,
我所聽到那些令人驚異的部份,該是由這個訊源來的...
憑什麼這麼說?
沒明確的對比,我確實無法下此斷言,
但,整個展場那麼多高價的系統,卻無一能達到這程度,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到這僅有的差異...
事實上,雖然這次去看展,我主要的目的便是DSP,
但昨天列出重點清單時,根本就忘了PS audio...
那個logo又不明顯,我也不熟,
聽完二首後,我便很懷疑這一切該是那個訊源的效果,
往前一探,PS audio!嘿!還真是...
這豈不又是個理論與實際相互驗證符合的例子?
GamuT的amp也有其獨特之處,
後級號稱用的是特別訂製的輸出功率晶體,每聲道只有一對,
以避免多對晶體之間反應動作不一致,
不也是相當合理的設計?
GamuT那對喇叭,採用的是傾斜面板,為了高低音相位一致(http://www.audionet.com.tw/index.php/20080809235/特別企劃/ggamutlars-goller.html),
我的老Spica TC-50便是如此,我太清楚這樣設計的好處,
高低音相位一致,讓聲音顯得自然真實。
而在進803房前,在旁邊聽了同樣傾斜面板設計的Thiel,也有類似的感覺,
可見得,這個理論上合理的好設計,確實也得到驗證...
我想,該強烈建議小柯弄一套PS audio PerfectWave + GamuT的amp來推他的號角,
將所有理論上最佳的設計組合在一起,該能得到最美好的結果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