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越大,equal loudness差異越小
就是小音量時,對中頻遠比對高頻敏感,大音量時,敏感度差異變小
反過來想,音量大,等同於高頻放大了,因此高頻量不足,在大音量時就不會是問題,
那些空間感、形體感、殘響這類的很細微的聲音也都是高頻,應該也會被人耳相對放大。
因此我測試時都會設定在中頻段音量約75dB,這是一般我們聽音樂的音量,應該也是喇叭廠會用的參考音量。
大音量時喇叭是高音相對變少,還是中低音呢?
這就難說了...我猜中低音必須長距離移動,衝出磁力線性範圍以及懸邊/彈波理想工作範圍的可能性較大,
因此中低音該會相對變少。
若是看擴大機呢?
大音量時電源會糟,則先損失的必然是細微的部份,也就是高頻。
喇叭與擴大機在這點上,該是相反,哪個比重大?
我猜喇叭,老話一句,喇叭本就失真比較大
總和呢?聽覺與器材在大音量時都是等效於拉高高頻的量,
這該很合乎我們的經驗,音量開大,總是覺得刺耳,而且是高頻段的刺耳,而非中低頻的壓迫感。
喔,這或許解釋了為何那些studio喇叭大都顯得比較黯淡,畢竟studio監聽時總是用非常大的音量啊...
那麼,我們也就會知道,習慣大音量聽音樂,會用高頻比較少的系統;
習慣小音量聽音樂,則反過來。
那,常聽流行與搖滾 vs 常聽古典交響曲呢?
以平均音量來說,流行與搖滾遠比古典交響曲大,因此流行與搖滾樂迷該偏好高頻少些的系統,
嘿...Doug Sax這個studio人士似乎也專門master流行與搖滾?難怪他用ATC...
古典交響曲樂迷該偏好用高頻比較多的系統,
嘿,那個用B&W 801N的studio老兄,不就專門master古典交響樂編制的電影配樂?
以平均音量來說,流行與搖滾遠比古典交響曲大,因此流行與搖滾樂迷該偏好高頻少些的系統,
嘿...Doug Sax這個studio人士似乎也專門master流行與搖滾?難怪他用ATC...
古典交響曲樂迷該偏好用高頻比較多的系統,
嘿,那個用B&W 801N的studio老兄,不就專門master古典交響樂編制的電影配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