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跑了一趟,這次扛回擴散板,而且盡量擺的靠近喇叭,來看看impulse response,藍:無擴散板,紅:有擴散板
喔,差真多啊~
看長點時間
改看振幅頻率響應,高頻段
沒擴散板的梳形濾波效應非常嚴重,有擴散板就大幅改善,
中高頻段
也有相當效果,
這擴散板深度約11cm,作用頻段可及700Hz,與測量所得相符。
再看瀑布圖高頻段,上:有,下:無
橫貫整個高頻段那反射音全沒了!
中頻段
這得要解釋一下,因為那反射音直接音的時間差很短,小於1ms,也就是說小於1KHz的週期,因此當計算1KHz以下時,無法看出反射音,只能看到直接音被反射音疊加上去後造成的梳形濾波效應,如同振幅頻率響應般,也是個波浪狀,並不平直。
結論,那擴散板值得!
當然,也不是只有擴散板這種形式可用,用寬頻帶的吸收材料應該也不錯,例如上回Edward許( http://records2ear.blogspot.tw/2012/05/edward.html )用的Aurlex,
吸收的好處是音波不會持續在空間中迴盪變成噪音,擴散就沒這點優勢,只是壓低音波的密集強度而已。
不過,目前我還沒機會搞如同葉sir家這樣比較...
既然加了擴散板,DRC參數當然也得重來一次,這是左聲道校正前後比較
這次不貪心,50Hz以下就砍了。
還有,原本是用Mac mini光纖輸出給Accuphase DG48當DAC,在這之前出清DG48,換成Audiolab M-DAC,二者定價差該有二十倍吧...價差那麼大,聲音如何?
之後小侯(chsiang)去葉sir家聽過後的感想發表在此(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2296-【漂亮的曲線】家訪-台北葉sir&p=174216#post174216 )
第一次參訪的時候Yeh捨剛剛正式導入DRC, 那時已經對DRC的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次Yeh捨告訴我, 經過一年來的調整, 聲音又更上一層樓了......
說真的, 這次我聽到的聲音讓我大吃一驚,
這一次的我聽到的音場表現, 各頻段的平衡度, 絕對是超越其器材價位的檔次,
聲音的空間感極為鮮明, Yeh捨喇叭離背牆大約一公尺!? 但是我聽到的音場表現背牆彷彿是不存在的,
大編制的音樂細節一清二楚, 定位絕不飄移,
大小編制下音像大小, 形體感都極為明確,
Yeh捨的系統檔次也是高, 但比起我的系統, 價格大約"只"有1/2 (1/3!?)
或許在質感, 細節以及一些比較微妙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東西還是差我的一些,
但就上述提到的東西我覺得跟我的系統完全在同一檔次,
甚至在空間感, 有些片子我都覺得我輸了........(或許輸更多!? 應為大多數的片子我都不太熟 哈~~)
若只說空間處理好了, 我前後下來花了也將近20萬了吧!?
但是DRC以幾分之一的價錢就有這種效果, 還有不試的道理嗎???
我常常私底下跟好朋友說, 即使你決定用硬體的方式(吸收擴散)來處理空間, 有機會試試DRC把它當作你處理後的一個reference,
就可以用最少的花費知道花大錢後會得到麼效果......
......
......
這次我並沒有告訴Yeh捨, 其實我還沒去之前心裡就是打定要以這次聽到的"空間感" 當成我的reference,
作為我自己日後調整的參考,
結果我聽到的聲音遠過我的預期, 真的是很厲害
你說,這M-DAC夠不夠格?
這裡得補充說明一下,空間感,需要細節才能呈現,而且是非常微弱的細節,尤其是頻譜的二端,低頻夠好,才會有好空間感,
這,當然得要好電源堆出來,
M-DAC那十五個穩壓不是做好看的。
小侯自己的系統,請看這篇(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2413-我的調音紀錄以及分享(Begin-with-RPG-Flatfusso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