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沿襲數十年的音響器材組合中包含前級擴大機與後級擴大級,後級擴大機主要負責提供功率驅動喇叭但也包含約28dB放大,前級擴大機用於選擇訊號源以及20dB放大,兩者合計約48dB放大,這數字用在當年的類比唱片(vinyl或LP)差不多,用在如今的數位CD訊源,實在太大了,往往只要稍微轉一點控制鈕,音量就很充足;而這音量轉鈕,通常是個衰減用的可變電阻,也就是說,訊號由CD唱盤或DAC輸出送到前級擴大機時,先經過這音量可變電阻大幅衰減,再大幅放大,送往後級擴大機後,再放大而後驅動喇叭唱出聲音;這先衰減,再放大,豈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我們可以想見,任何放大都不可能完美,必然有些失真,額外衰減再放大,豈不是增加額外失真?
另一方面,訊號大幅衰減後,相對來說,系統上難以避免的無所不在的各種背景/環境雜訊豈不等於大幅放大疊加在被衰減的訊號上?而後這些雜訊又被前級那20dB放大後送往後級擴大機,這豈是合理的設計?
倘若移除前級這20dB放大,訊號便能盡量維持較高的振幅,雜訊相對較小,整體放大倍數少,失真量較低;因此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音量衰減器,頂多加上訊號源選擇而已,ATT1便因此而生。
規格
請看這裡(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roducts-and-services/ATT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