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談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國家音樂廳 -- 顏采騰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66477&fbclid=IwAR2aqwqlRRuaGx_L9Ev1cGMSpd2dnAlIrRXUHL3DYn4GjdrsZBqFP69rGf0

一般在Live House等場地的演唱會,主唱、吉他等等的聲音是具主導性地經音響放大,音量十足地充盈場地;然而《我庄三部曲》卻選擇了臣服於「音樂廳」之下——台上雖可見諸項樂器的收音擴大,但擴大的程度相當節制。坐在四樓的我可以清楚地聽見,包含人聲、電吉他等樂音都框限在舞台的鏡框之中,最終依靠場地本身的反響聲學而傳到觀眾席內,和一般交響樂團演出的聲響十分相像。美則美矣,這種音場設計確實能充分表現張玹之於管弦編曲的高度創意(我在後段會詳談),也能清楚地聽見室內編制的小樂團裡頭不少細節,但偏偏主唱、吉他等人的聲音顯得難以聽清楚,而鼓組被擺在升高的後方舞台,經由場地的響度加成(音樂廳舞台後段的樂器,恰好是由天花板作為反響的,升越高則越響),結果是轟天作響地蓋過了其他所有樂音。

演出方並不是沒有意識到此問題,但臨時修正後的結果並未真的改善,充其量只是走向了另一窘境。中場休息後,PA便將主唱等人調整成一般live演出那樣滿盈場地的大音量了。然而勢單力薄的管弦部也因而被吞沒,張玹精巧的編曲顯得無用武之地。加上過於臨時的音量加乘,造成音響回溯的尖音屢屢傳來,聽來實在有些不堪。

 live要搞這種很麻煩...若是事後混音就簡單;

如果場地如武道館那麼大,全都要經過音響放大,也不會有這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