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台灣的基礎音樂教育為何失敗? -- 搖滾騷客
https://www.facebook.com/judyrockyou/photos/a.1546087915675361/2585445211739621
不只音樂,台灣基礎教育的目標根本就是打造極少數菁英
我認為台灣基礎音樂教育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過重視古典音樂」
...
我認為古典音樂真的很屌,很好聽,它絕對有推廣與學習的必要,但建立在”基礎教育”的概念上,它的討論就會類似「中文到底要不要學過多的”文言文”」那樣…
教育者雖然都是美意的,但過多(錯誤教育渠道)的文言文(古典樂),有時不但沒有提升文學素養,反而讓大眾更遠離美好的中文語言(音樂本質)。
.
我在找尋對音樂有興趣的”素大人”一起玩音樂時,最常聽到排斥理由第一名就是「我不會看五線譜」(恐懼貌)…
...
古典樂教育的第二個失敗影響,就是”精緻技術練習”。
...
要成就音樂人才,這樣的教育沒錯啊?尤其古典樂的技巧之艱深華美,不這樣練是能練出個屁?是啊~如果你要培育下一個朗朗,這樣是必要的(先不考慮童年陰影)。
...
...
第三,脫離經驗聽覺現實。
不只音樂,台灣基礎教育的目標根本就是打造極少數菁英
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莫札特是天才?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6/13/gift-or-effort/
以莫札特十一歲「創作」的幾首鋼琴協奏曲來看,這種可能性更大。儘管這些樂曲多年來都被視為他的原創,音樂學家後來發現,這些其實都是奠基於他人所作、知名度極低的奏鳴曲。因此,最有可能是老莫札特要求兒子拿這些樂曲來練習創作,藉以熟悉鋼琴協奏曲的結構,其中幾乎沒有一首是莫札特的原創。此外,證據也顯示,就算是重寫他人的作品,莫札特的父親也幫了大忙。真正能確定是莫札特原創樂曲的,大概創作於他十五、六歲時──在父親指導下努力練習超過十年之後。
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莫札特進入青少年期之前曾獨自創作出了不起的音樂作品,因此大可推測他沒有。等到他的確靠自己寫出複雜美妙的原創樂曲時,已經接受了十年左右的作曲訓練。簡單來說,莫札特成了卓越的音樂家和作曲家這點不容懷疑,但若說他是奇才,其成就無法以練習來解釋,必定是拜天賦所賜,不僅缺乏佐證,甚至還有不少反證。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LIS科學頻道
http://youtu.be/6RKvypM2SI0
科學是這般一步步思考、推論、實驗、歸納、再驗證而來,
台灣的教育只告訴你答案,跳過發展過程,然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真正對人生有根本幫助的該是思考過程吧...
我說各位音響迷,你思考了嗎?驗證了嗎?還是權威說啥你就套著用呢?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That's Why I Chose Yale
http://youtu.be/tGn3-RW8Ajk
看看楊緬因怎麼說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TOP&i=TXT20170125144516JHM
看看人家還在學校就嶄露頭角,台灣人還搞不清楚自己對啥有興趣...
唉...起跑點真的落後非常多啊...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http://mediaschool.taipei/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04-taiwan-Hsiao-Yeh/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04-taiwan-Hsiao-Yeh/
甄選條件沒有年齡限制,只要國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皆可報名
...
...
我們不太知道傳統教育哪裏出了問題。回頭想,就是學生知識的取得是不連貫的,而且互相沒有關係;歷史跟地理沒有關係,國文跟英文沒關係,互相是獨立的學習。但在我理想中的學習,應該是整體性的,就是他們學的東西都是相關且能融會貫通
...
...
會來念體制外學生的父母親,是敢讓孩子嘗試失敗的。若是要選擇安全的,一定是湧進體制內。除此之外,這些父母親也一定覺得實驗教育或體制外學校,能夠給孩子更大的空間探索自我。反過來說,孩子就算真的失敗了,也不會害怕,因為父母會想辦法支撐這個孩子。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指北針音樂計劃
http://youtu.be/Qw9H6kX1FtI
我們聽孩子的故事,幫孩子寫出屬於自己的歌。我們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資源,幫社福機構製作專輯。除了做出屬於孩子的音樂成品,也供機構未來義賣,籌措樂器教學的學費使用。
鄉下的小孩,學樂器認真、練習勤奮,我們對孩子進步的速度感到驚訝。在許多角落,孩子有心學習卻苦無資源。我們協助安排團隊中的專業師資,至偏鄉教學。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比利時的幾乎免費音樂教育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5539
小朋友5歲以上就能報名音樂學院,先從每週兩次50分鐘的團體樂理課開始上,一年之後再選擇學習鋼琴、小提琴、長笛或是吉他等樂器。屆時除了樂理課外,每週再增加50分鐘、一對二的樂器課,費用呢?12歲以下一整年只收20歐元(約台幣740元),幾乎等於免費。
不要以為免費的課程就可以打混。基礎樂理課有四級,分四年上完,之後則是兩年的資格樂理課。除了音階、調性、節奏、拍子、音程、和弦以及各種專有名詞之外,還有唱歌、作曲和名家欣賞等,儼然就是大學音樂系的課程內容。課堂上有小考、期中考、期末考,筆試、聽寫和唱歌都包括在內,學年成績不及格,就不能晉級,得留級重讀。
樂器方面,也是分成基礎一到四級、然後進階到資格級。光是期中和期末的背譜演奏會,就足以規範孩童平日認真練習。演奏會時,每位學生必須上台演奏兩首曲子,一律背譜演出,台下除了學生和家長等聽眾之外,由學院校長和督察評分,演奏會後立刻一一講評,不及格者也一樣要留級。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倪重華談教育vs流行音樂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1/article/2003
Well,這就是台灣啊...
有次我在韓國偶像團體台北演唱會的觀察:台上是節奏強烈、充滿動感的舞曲,奇特的是台下只聽得到台灣年輕觀眾的尖叫聲,卻看不到誰跟著音樂搖擺,即使還能輕微搖擺的也都顯得怯生生、渾身不自在。十幾年前,和某小留學生音樂老師去當年還在金山南路的Brown Sugar聽Jazz Live,音樂老師很訝異的說,為何觀眾都沒跟著打拍子...
Well,這就是台灣啊...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小黃鸝鳥兒呀...
打掃時,腦中突然冒出這曲...
當年國小音樂課本上有這曲,那時音樂老師問這是啥類型的曲子?
一票國小學生都答不出來...
真是夠白痴了,要不識人間滋味的小學生唱情歌是哪門子的教育?
還有,你知道黃鸝鳥長啥樣嗎?
我敢賭,全台灣不到0.1%的人知道,台灣根本沒這種鳥啊~
只有偶爾幾隻迷鳥出現,多年前我曾在新竹瞄過一眼,不確定否是黃鸝。
朱鸝倒算可見,我見過幾回。
當年國小音樂課本上有這曲,那時音樂老師問這是啥類型的曲子?
一票國小學生都答不出來...
真是夠白痴了,要不識人間滋味的小學生唱情歌是哪門子的教育?
還有,你知道黃鸝鳥長啥樣嗎?
我敢賭,全台灣不到0.1%的人知道,台灣根本沒這種鳥啊~
只有偶爾幾隻迷鳥出現,多年前我曾在新竹瞄過一眼,不確定否是黃鸝。
朱鸝倒算可見,我見過幾回。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老師的音樂課 -- 武雄
武雄的妙文 http://giveme555.pixnet.net/blog/post/28087970
武雄實在太客氣了,
我運氣算不錯,國小到高中,音樂課全都照著上,一節也沒漏,老師也都不錯,很認真。
一些明星學校也不見得如此,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教育改革吵了那麼久,我只想問一件事,
教育的目的是啥?
職業訓練班嗎?
若是如此,請光明正大的改名,市立國民兒童職業訓練班、市立國民少年職業訓練班、國立青少年職業訓練班、國立青年職業訓練班...
別做夢了,有幾人職業與畢業證書上的學位有關的?
武雄實在太客氣了,
我運氣算不錯,國小到高中,音樂課全都照著上,一節也沒漏,老師也都不錯,很認真。
一些明星學校也不見得如此,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教育改革吵了那麼久,我只想問一件事,
教育的目的是啥?
職業訓練班嗎?
若是如此,請光明正大的改名,市立國民兒童職業訓練班、市立國民少年職業訓練班、國立青少年職業訓練班、國立青年職業訓練班...
別做夢了,有幾人職業與畢業證書上的學位有關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