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應顧客要求,來細談超低音怎麼調整,認真的可以每張圖仔細看,懶得管那麼細的嘛,只要知道,這套主人家要我傳達的:用耳調超低音根本開玩笑啊⋯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吾等樂迷 -- 高雄David陳
很久不寫測量報告了,因為沒人想看啊...這次是因為顧客想認真研究,就來討論吧...
這個空間是特別打造給音響用的,大約13坪,天坪與喇叭背牆有大面積二次餘數擴散板,側牆也有,但小的多,但有其他種吸音板,聆聽位置離背牆約2m,因此這部分就不是啥問題,既然有空間處理,首先當然看impulse response,
1, 2, 3, 4.3 ms左右各一比較明顯的反射,該分別是皮沙發、地板、側牆、天坪,地板沒處理超級嚴重...水泥地面,沒地毯,而且空間比較大,喇叭擺的稍微遠點,就是這麼慘...左右側牆與天坪振幅低很多,可見得處理有效,另外喇叭後面的擴散板效果看這篇 https://records2ear.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8.html
地板那間接音造成中頻振幅頻率響應的大凹,很典型的現象,出現在台灣幾乎所有案例中...
改看瀑布圖,2ms那道橫貫整個高頻段,可見得是堅硬的反射面,地板無誤。
這個空間是特別打造給音響用的,大約13坪,天坪與喇叭背牆有大面積二次餘數擴散板,側牆也有,但小的多,但有其他種吸音板,聆聽位置離背牆約2m,因此這部分就不是啥問題,既然有空間處理,首先當然看impulse response,
1, 2, 3, 4.3 ms左右各一比較明顯的反射,該分別是皮沙發、地板、側牆、天坪,地板沒處理超級嚴重...水泥地面,沒地毯,而且空間比較大,喇叭擺的稍微遠點,就是這麼慘...左右側牆與天坪振幅低很多,可見得處理有效,另外喇叭後面的擴散板效果看這篇 https://records2ear.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8.html
地板那間接音造成中頻振幅頻率響應的大凹,很典型的現象,出現在台灣幾乎所有案例中...
改看瀑布圖,2ms那道橫貫整個高頻段,可見得是堅硬的反射面,地板無誤。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由B&W 800系列演進談起
你看到啥?設計上的演進?
不只,其實,這是生產上的演進。
設計者要天馬行空畫出任意造型的喇叭完全不是問題,隨便也能畫出十種,問題在生產可行嗎?材料可行嗎?
最早為何是個方箱子?因為用的是平面板材,不得不方;
再來後面變成曲線了,那時加熱彎曲板材技術已經大量普及;
之後曲線越加豐富,該是引進了3D切削加工。
點子、設計都不見得難,難的在生產;
不只,其實,這是生產上的演進。
設計者要天馬行空畫出任意造型的喇叭完全不是問題,隨便也能畫出十種,問題在生產可行嗎?材料可行嗎?
最早為何是個方箱子?因為用的是平面板材,不得不方;
再來後面變成曲線了,那時加熱彎曲板材技術已經大量普及;
之後曲線越加豐富,該是引進了3D切削加工。
點子、設計都不見得難,難的在生產;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B&W再度轉手
http://www.whathifi.com/news/bowers-wilkins-sold-to-silicon-valley-start-undisclosed-sum
這還真不是件好事...
B&W這個老廠牌,當年轉手後,外觀大改善,廣告打的好,格調擺很高,價格也拉的非常高,
如今隨便問路人多半知道B&W,算是最著名的HiFi喇叭品牌,
似乎一切美好,但這次的再度轉手,是否意味著其營收不夠好到讓其能進一步擴展?
這還真不是件好事...
B&W這個老廠牌,當年轉手後,外觀大改善,廣告打的好,格調擺很高,價格也拉的非常高,
如今隨便問路人多半知道B&W,算是最著名的HiFi喇叭品牌,
似乎一切美好,但這次的再度轉手,是否意味著其營收不夠好到讓其能進一步擴展?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B&W Matrix 801 II
這對當年頂多賣US$5200,約NT$18萬,如今竟然還有NT$十萬的身價,哇勒...
不值得?非也,以這價格,現在買不到能與之抗衡的喇叭囉~當然值得。
這對我只聽過幾回,好喇叭一聽就知。
這次在Ryan家待了三小時,雖然用的擴大機只有7W,勉強聽,還是聽的出來其低頻相當快而乾淨,這也是當年Matrix之名的重點,以高剛性的箱身取得純淨之低頻。
至於那中高音外型,記得是為了減少音波繞射影響,照說水平擴散應該比較好。
又,底座是輪子,不佳,該找硬橡膠墊起,前二後一比較穩。
不值得?非也,以這價格,現在買不到能與之抗衡的喇叭囉~當然值得。
這對我只聽過幾回,好喇叭一聽就知。
這次在Ryan家待了三小時,雖然用的擴大機只有7W,勉強聽,還是聽的出來其低頻相當快而乾淨,這也是當年Matrix之名的重點,以高剛性的箱身取得純淨之低頻。
至於那中高音外型,記得是為了減少音波繞射影響,照說水平擴散應該比較好。
又,底座是輪子,不佳,該找硬橡膠墊起,前二後一比較穩。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B&W也賣起耳機來囉~
http://cn.tmagazine.com/technology/20131102/t02bowers/en-us/
大集團果然有生意不會放過啊~
又,這牌子中國稱之為?寶華韋健...唉...啥東西啊...何不叫黑白牌?
原文裡面一開始這段很有意思
Primarily known for making hi-fi speakers for audio studios and luxury hotels, the British company Bowers & Wilkins recently turned its expertise to headphones.studio?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