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機也差不多,標示的功率與實際聽來的力道根本就二回事...
喇叭也是,標示的低頻下限與實際聽來的力道根本就二回事...
試問,DSP空間校正呢?
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https://zh.soundoflife.com/blogs/experiences/spotify-wrapped-2020-music-genre
這些特徵可分為12種,即: key、duration、mode、acousticness、danceability、energy、instrumentalness、liveness、loudness、speechiness、valence和tempo。每種特徵都有量化的基準,將該程度用參數來作出歸納。不同參數顯示出該特徵的強度,各種大小參數組合在一起所得出的總和,將決定它們最靠近哪種曲風。Spotify往往將一首歌標籤以幾種曲風
如果你五十歲以下,十之八九很熟使用電腦吧...iPhone出現前,哪個年輕人不搞隻電腦好上網?不上網就與世界脫節啦...那個年代老頭都恐嚇年輕人說:"虛擬世界都是詐騙啊..."
如今呢,老頭都用手機上網啦,照他們當年的說法,一定天天被騙...
看人家年輕人用電腦聽線上音樂,偏偏又笨,不會用電腦,或是蠢,不願意學,於是得要砸N倍價格買啥串流機...裡面還不是一隻電腦?而且性能還遠比電腦差,根本就是只能做一件事的電腦,笑死人了...真的如他們當年說的:"虛擬世界都是詐騙啊..."
如果任由Youtube推送些歌曲,你該會聽見一堆名曲的柔柔緩緩的版本,這種招數幾十年台灣唱片業正大發財時就有一堆,如今中國也有一堆這種版本;很多人搞,想必有市場,畢竟音樂對多數人而言,除了娛樂,就是用來充斥空間,像是水族缸或是壁爐一般;可以想見,耐聽該是首要要求,況且這麼用的人,不可能會有啥好音響;便宜音響嘛...失真大,動態小,還是別折磨人了...唱些柔緩音樂就好...
耐聽算是對音響的最低等級要求...
我說啊,拿這點出來標榜算得上音響迷嗎?未免太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