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例子是Sam李家,更狠!六個空間面全都上吸音棉!
與fuu家比較,上:fuu,下:Sam李
怎麼...多鋪了三個面,反倒比較差?
這得要仔細解釋,請看20Hz衰退的斜率,顯然Sam家比fuu家陡很多,衰退的快的多;
120~160Hz左右就比fuu家慢了0.05秒;160~250就越是高頻衰退的越慢...
這是怎麼回事呢?
重點就在於Sam家用的面材是二層四分板!
面材控制吸收頻段,越厚越硬,能透過去到後面的吸音棉的音波就只有越低的頻率,
Sam家用的面材實在太厚了,因此對160Hz以下的吸收率比較高。
而fuu家側牆有一半是繃布,這一半就是全頻段都吸收。
來看看中頻段
Sam家紅的部份就多很多,
一般而言,fuu家喇叭擺在短邊,間接音比較多,應該比Sam家近距離聆聽要來的間接音少,
那繃布該是造成這差異的主要原因,
現場對話fuu家有些哄,Sam家幾乎是嗡了...
一般而言,fuu家喇叭擺在短邊,間接音比較多,應該比Sam家近距離聆聽要來的間接音少,
那繃布該是造成這差異的主要原因,
現場對話fuu家有些哄,Sam家幾乎是嗡了...
另一個對照組廖老哥家,用的是洞洞板
吃的頻段就包含中頻了(當然高頻也會有一些),
來比較看看,上:Sam李,下:廖老哥,中頻段
差異非常大
再看高頻
廖老哥家也乾淨很多。
Sam家這空間是他自己讀書研究出來的結果,他很認真的去買了陳榮貴的書來啃,可惜失手在夾板用太厚...且缺乏中高音吸收材料;
找我去,就是因為聽音樂很糟糕...唱歌也是,Sam的說法是:"像是在隔壁唱",中頻非常轟,相對之下高音就不足,顯得很悶,全都是鼻音味。
這三個例子空間尺寸是廖老哥>fuu>Sam李,中高頻吸收率也是廖老哥>fuu>Sam李,極低頻吸收率是Sam李>廖老哥>fuu,
這結果便是由吸音棉總量與面材決定。
這結果便是由吸音棉總量與面材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