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超低音療法不會有相位問題嗎?

之前提過幾次超低音療法,例如
fuu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11/fuujbl4350.html
葉sir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039.html

chsiang問:

我聽說過用超低音來校正低頻響應,

我的疑問是,

不論超低音適當地擺位在哪裡, 若不與主聲道至人耳的距離相等的話, 不會出現相位差嗎?

如果有相位差, 有法可解嗎?

超低音與主喇叭若是到聆聽位置不等距,當然會有相位差問題,
不過我們得要想想在一般的室內聆聽這樣的狀況下,低頻的相位如何?

以fuu家為例,沒加超低音,相位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看得出啥來嗎?一塌糊塗啊...
為何如此?
想想看,150Hz的波長多少?2.26m,
這遠比喇叭低音單體到地板的距離大很多,在大多數狀況下,也比低音單體到牆面還要遠,
當低音單體發出150Hz的低頻時,傳到聆聽位置還不及一個完整的波時,間接音就疊上去了,結果當然一團亂...
20Hz的波長呢?17m!
要聽到1/8個完整的波都不可能...
因此低頻瀑布圖的第一波往往凹凹凸凸,例如byang家(細部討論在此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11/5hz.html )
在這狀況下,超低音vs主喇叭的距離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超低音療法通常目標在60Hz以下,波長5.66m,算半波長也高達2.84m,
超低音->聆聽位置 vs 主喇叭->聆聽位置別超過這個數字就不會在第一波上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此外,音樂中的低頻不會像高頻那樣可能很短暫,多少會延續個好幾個週期,因此相位差的影響更小;
再加上空間總是吃高音不太吃低音,低音老是拖個尾巴,這尾巴是在空間迴盪來的,那時間差就更大了,
超低音療法的重點就在於解決這尾巴,讓振幅頻率響應(也就是比較長的時間的音量)能夠比較平直,別太凸,也別太凹。

來看看實例吧,還是用fuu家,紅:無超低音,藍:超低音正接,綠:超低音反接

這張表示長時間的結果,短時間要看瀑布圖
上:超低音反接,下:無超低音
看起來如何?有超低音的第一波反而比較集中勒~
這要注意一下橫軸,我們看的這部份約在0.05秒以內,
若是看此例的目標,作用在50Hz以下,0.05秒,約2.5個50Hz週期,夠長的時間吧?
換算成音波行走的距離就是5.66m,這麼長超低音隨便擺囉...

順道看超低音反接(上)與正接(下)的差異

至於第一波,那大概得要DRC這類的以impulse response為中心的DSP技術才有可能搞定。
上:有超低音,下:再加DRC
紅:有超低音,藍:再加DR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